微信分享图

【快讯】何桂彦:中国装置艺术各阶段的创作状态

2014-03-02 15:47:45 王林娇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

  (雅昌艺术网讯)旨在为艺术行业进行年度性总结与评选的“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工作持续进行中,在结束了AAC艺术中国全国巡回艺术论坛之后,年度装置多媒体组初评暨“实验报告”2013年中国新艺术论坛在北京继续举办。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认为,2006-2008年中国装置艺术界出现了一个比较假大空的现象,包括对于材料、空间、体量、资金的追逐上,存在资本、有艺术家的竞争,这是当时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近两年装置艺术出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即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制作、越来越学院化,这样其实违背了早年装置艺术在西方语境当中是一种反艺术的产物,而不是简单地把装置艺术作为一个载体,这种精致化的装置还是一个市场化的产物。

  同时何桂彦认为,现在装置多媒体艺术反映比较充分的是越来越去政治化,这种去政治化不仅仅是在装置当中,是中国当代艺术这几年所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何桂彦说,现在的装置展览越来越感觉千篇一律,没有和现实的社会发生太大的关系,如果说架上绘画和其他艺术跟当代生活隔了一层,装置艺术因为是现成品,很多利用现成品,所以它所涉足的问题、它所有制造的一种在场性应该是反映的最直接的,由于又强调现场感,所以好的装置艺术实际上是最能跟现实发生关系,但是今天中国当下的装置艺术所普遍呈现出来的状态,它跟现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下的装置多媒体艺术在文化和作品的主题性上慢慢向传统回归,并且是逐渐的日常化的,这种日常不是纯粹的 “日常”,而是一种中国经验下的中国人特有的生存经验和日常经验当中的产物的“日常”。再次就是表现在当下的作品越来越个人化的,尤其是海外一批学习过的艺术家回国以后,他们的优点是其视觉比较国际化,经过良好的学院训练,回国以后跟文化情境、本土经验发生关系,他们作品的力量非常不错,但是这些年轻艺术家手法非常多元,尤其是在影像方面。更年轻的艺术家特别重视微抵抗、微体验、潜在的伤害感、碎片化,和八十年代的大历史、大的时代语境有关。最后在老一代的装置多媒体艺术家身上,他们比较注重个人的语言逻辑。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