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手工机器 季节画廊2014开年展

2014-03-03 09:57:13 曹丝玉

  艺术家张如怡和她的作品

  2014年3月1日,北京季节画廊携11位艺术家又一次展开了对理性、秩序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讨论。这是季节画廊开春的第一个展览,均为架上作品,当然,用架上这个词语显得简单粗暴,但对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上,画廊的确避开了装置和雕塑等容易把“机械”具象化的媒介。

  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张如怡,在机械图纸样的网格状背景下,用写生的方式画下了每一棵她养在家里的仙人掌。那些看似理性的网格线条,是在注意力绝对集中的状态下,凭借直觉描绘出来的,理性的是线条,感性却是出发点,换句话说,她用直线——看似绝对理性的线条画着的“感觉”。在”感觉“的里面,是一棵棵被限定在网格中的仙人掌。当然,这其中可以深入解读的”动作“有许多,它们 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感性与理性相互融合又相互模糊的关系。据她所说,画画,是她装置方案的另一种呈现。

  在这次展览中,纸本在无意间成为一个可以共同讨论的话题。董大为对马克笔的控制,是在特殊的纸本上完成的,因为他的创作中关乎颜色的渗透,所以看似简单的色块组合里面,是绝对精准的设计和创作时的控制。而李占豪的纸上铅笔,则在用笔的方向中,表现着描绘对象的状态和”势“。更加精细的画面,则是周范的作品里茂密的树林,在黑色的线中间勾描对象的形态,同时在线的粗细和深浅中,制造了空间。

  展览中,艺术家智军带来这次展览唯一的摄影作品。他用相机把一处风景切割成四块,然后拼接在一起,并且留出了白色的相纸边框,作为一个局部出现在整体的场景中。再以一种更加宏大的展示方式,把透视相同,场景类似的拼接风景,再次拼接,以造成透视的错位。很明显,这是霍克尼的拼接摄影里探讨的问题,当然,艺术家本身还在这样的观看方式中,加入了自己设计的情节。由于画面中强烈的黑白对比,作品的叙事性反而降低下来。

  其中,还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细节,鞠婷把丙烯一层层地堆积到拥有雕塑的体积感,在这些颜色里,有可识别的场景。而被刮成一道道的画面,又成了接近这些场景的视觉障碍。

  作为开春展,季节画廊颇为用心,许多艺术家也亲自到场。这些可以被形容为“机械的”(当然我更倾向于理性设计的)画面背后的那双双手,才是这个时代保留下来的唯一不能用尺子丈量的真实。

  展览持续到4月13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