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2014年全国政协提案十四:关于研制配备适合故宫古建筑群需求的消防装备的提案

2014-03-04 11:45:24 未知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而著称。故宫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保证故宫的绝对安全是国家的重托、民众的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故宫博物院的神圣责任。故宫的古代建筑形式绝大部分为木质结构,防火安全存在着复杂性和严峻性,消防安全压力巨大。

  首先,故宫古建筑群不利于消防。紫禁城所辖72万平方米用地范围内,建造了90多个宫院,现存古建筑房屋9371间,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北部内廷的建筑布局尤为拥挤,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高达50%。例如东西六宫、乾隆花园等处,屋宇林立、飞檐交臂,楼阁沿廊相接,毗连成片。这样的建筑特点对于防止火灾蔓延十分不利。

  其次,建筑本体亦存在防火灭火的不利条件。古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其耐火级别很低。古建筑的艺术特点表现为高翘的飞檐和高深的屋顶,比例达到建筑总高度的大半,其支承结构与外形装饰均使用大量木材,致使古建筑的火灾负荷远远大于普通建筑。而且,木材大都又集中在闷顶之内,架空交错,易于蔓延燃烧,屋顶坚固厚实,又难于从外部破顶向内施救。

  第三,消防给水系统未覆盖全院。故宫博物院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供水源由两路供水,一路来自市政水源,为消防水池水源;另一路来自故宫护城河河道水源。故宫内共有自建消防栓91座,市政消防栓70座,但是分布不均,存在大面积高压消防管网未能覆盖的区域。

  特别是目前故宫的消防装备与实际需要严重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不能迅速赶赴火场的问题。由于故宫建筑密集、道路狭窄,以及庭院格式的高墙夹道、重重门隘,造成通行受阻。内廷之内道深巷窄,普遍存在“三高二窄一无”,即台阶高、门槛高、基台爬坡高;过门窄、过道窄;无消防车通道,而目前消防中队主战消防车车宽大于2.5米,车高大于3米,根本无法进入,不能及时实施灭火行动。

  二是不能有效开展施救的问题。故宫内建筑形体十分高大,殿内到顶棚的净高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最高的太和殿净高度达27米,灭火时消防水枪的射流难以直达火点,不能有效开展施救行动。由外部施救时缺少远射程的车载炮、拖车炮等重型射水装备。一些高大古建筑群座落在高8米、长宽150余米的台基上,现有云梯车无法靠近古建筑,不能输送消防人员登顶开展灭火行动。

  三是不能保障灭火用水的问题。内廷22个重点保护建筑周边100米范围的消防栓平均不足4个,最少的为西六宫六个院落周边100米范围消防栓仅为9个。市政消防栓串接在市政供水系统上,供水能力有限,不敷消防使用。天然水源距离远,故宫内天然水源金水河主要流经故宫西侧和南侧,从中取水输转到东侧和北侧供水距离达1公里,且河道水位常年低于消防车吸水水位。

  一段时间以来,故宫博物院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支持下,对故宫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从实行消防网格化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强消防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将全面升级消防基础设施列入“平安故宫”工程,实现消防供水管网、消火栓和防雷设施全覆盖;采取拆除临时搭建的彩钢房、紫禁城内全面禁止吸烟、严格动火审批制度等措施,及时消除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消防危险源;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采用先进的自动报警系统,对古建筑重点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从编制防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等环节入手,进行集中整治。从而实现故宫博物院内任何一点发生火灾都能够做到“灭早、灭小、灭初起”。通过整治,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但是现有消防车辆装备与故宫消防保卫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未能根本解决。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适应当前故宫古建筑群灭火救援需求,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突破车辆装备瓶颈,提出以下建议:

  一、配备专门研发定制的消防车辆。结合故宫博物院的门窄、巷窄、坡度高的现实情况,应从四个层面订制专用消防执勤车辆。一是外围供水保障消防车,主要负责外围输送灭火用水,包括大吨位水罐消防车、远距离供水系统,可以将筒子河、金水河的水源输送至1公里外的现场。二是中型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主要负责在通行条件好的地段主战灭火,在不能通行的地段接力输送灭火剂和装备器材。三是小型多功能主战消防车,主要用于进入故宫北部建筑群主战灭火。四是小型巡逻灭火车,平时主要负责消防巡逻控制,战时负责疏散建筑内文物,运送参战人员和灭火器材装备深入现场。另外,针对故宫地下文物库房灭火需求,应研发配备二氧化碳及高倍泡沫排烟消防车。结合建筑外部登顶堵截灭火需要,购置适合故宫道路通行环境的直臂云梯车,带工作斗、强劲水泵和大流量水炮。

  二、配备专用的内攻灭火和破拆器材。针对故宫古建筑殿内到顶棚的净高较大的特点,研发具有灭火救援功能,能够运升消防员至建筑内顶部开展堵截灭火,配有红外探测设备、破拆装置、伸缩水管及遥控水炮,以便查找火源、破拆及灭火,并具有跨越障碍能力的移动升降平台。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