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岭南年轻艺术家要多“走出去” 地域交流将使笔法与墨风更多元

2014-03-10 08:52:33 韩帮文

  在梁世雄极质朴的家里,有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对联格外醒目。“半池风雨迎春冷,一夜霜花带月开。”这两句徐渭的诗歌,用甲骨文写成,上款是“世雄贤婿嘱书”,落款者则是“容庚”。

  容老作为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藏宝可观,但最终都捐给了国家,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作为女婿,梁世雄也仅有一幅容老的书法作品。“他要捐给国家,我们就要尊重他;即使留给我们,我们也会最终捐出去。”梁世雄说,容老留给子女们的最大“遗产”是清正的人格。

  艺术家最关键的是保持创作激情

  2013年12月18日,佛山南海新博物馆开馆。当天,同时举行了著名国画家梁世雄的书画个展开幕式。年过八旬的梁世雄推掉了许多展览邀请,特意回家乡南海举办书画个展,并向家乡博物馆捐赠了一幅8尺大画《云海松风映朝晖》。

  记者:您曾推掉很多展览邀请,在您看来,展览到底意味着什么?

  梁世雄:展览不过是一次亮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一向淡然处之,就连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也推掉了。我宁可出画册,更能起到交流的作用。对艺术家而言,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不太重要,最关键的是保持创造的激情,这是艺术家最本质的东西。我年纪大了,只是想着再去怎样保持创作的激情,多画几张好画。

  记者:您又为何接受了家乡南海的这次展览邀请?

  梁世雄:我爱我的家乡,感谢家乡对我的养育与培养之恩。南海一直重视文化与教育,曾出现很多大家与名家,比如康有为,当代画家也很多。我走上艺术这条路,也与家乡有很大关系。家乡的风景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古榕与红棉,也有小桥流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产生对美的感受与向往。

  记者:您的家庭是诗书传教吗?为您学画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梁世雄:我家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不是书香门第。我学画主要是老师的教导与鼓励。

  记者:在您看来,一位艺术家要有所成就,需要什么条件?

  梁世雄:主要是三大因素。勤奋永远是第一位的,再者是机遇与老师,包括关山月、黎雄才,都给了我很大支持与恩惠。

  记者:在岭南山水画坛,您会怎样评定自己的地位?

  梁世雄:艺术都是后人评定的,当代人说话不算数,画家自己说自己,就更不算数了。我只能说自己不断在赶路,并没有偷懒。(笑)

  记者:您在艺术方面“不断赶路”,不在乎市场吗?

  梁世雄:我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介入市场。艺术家如果总是想着市场,想着画价会怎样高升,是画不好画的。

  须画大画,而且要言之有物

  《雄风岁月》是梁世雄在2013年完成的一件作品,题材是新疆的胡杨林,高1.86米,长达8米,是他创作序列中最长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仅创作就历时两年有余,而构思时间则有十年。在佛山南海新博物馆的这次展览,《雄风岁月》首次展出。

  记者:这件作品的构思时间为何那么长?其创作动机是什么?

  梁世雄:2003年,我跟随一个采风团去新疆,要到哈密。去之前,我就查资料得知那里有一个原始胡杨林,很少有人去,我就开始“打它的主意”了。但那里没有移动信号,去一趟很危险,当地人并不想让我去。而就在返程的前两天,当地政府最终准允我去了,还派了两部车、六个人跟我一起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就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到了胡杨林,一下子震惊了,一个人冲进去观赏。这片胡杨林疏疏落落,都是上千年的老树,我内心瞬间被这强劲的生命力与苍凉的场景所打动,一定要去画它,不画绝对不行。

  记者:北方的苍劲与南方的秀美,都是您擅长的物象表达。在您眼里,哪种风格分量更重?

  梁世雄:我一直都注重吸取北方画坛的优势与特长,和北方画家也接触很多,比如黄胄、潘天寿、石鲁、李可染、陆俨少等。我各家各派都主动去学习,整体来讲,北方画作气势雄健,笔墨韵味强烈。或许是性格使然,我更青睐雄健的风格。我建议,岭南年轻艺术家也要多走出去,多和各地域的画家进行交流,自己的笔法与墨风也就更多元,更具表现的能力。

  记者:您的大画创作不止这一件。而当今画坛,也有更多人尝试大画的趋势。在您看来,画大画有何必要性?

  梁世雄:黎雄才先生曾亲自告诉我:“画山水画一定要有两张大画,如果没有画大画的经历,就像听音乐没有听过交响乐一样。”我也曾拜访过赵少昂先生,他也对我表达过“一生小品画太多而无大画”的遗憾。在我看来,艺术家画大画,主要是为了开拓心胸,锻炼控制画面结构的能力。如果画了几次大画,小画创作就轻而易举了。当然,画画不能只为大而大,最终还要言之有物。

  美院招考要重视书法

  不应仅是素描和色彩

  在过去的一年里,梁世雄一直在加紧筹备自己一套图书的出版。这套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与出版,分国画与书法两册。据其介绍,这套书即将面世,读者将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梁世雄的艺术造诣。

  记者:这应该是您第一次出版书法集,时间跨度有多大?

  梁世雄:我有一个保存习作及作品的习惯,因为温故而知新很重要。我会经常拿出自己过去的作品来看,不断总结,好的经验要延续,而不足则要赶紧弥补。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创作时期的书法作品我都留着,都收录在这部书法集里,脉络很明显。

  记者:您重视书法创作,应该与容老有很大关系吧?

  梁世雄:容老很早就叮嘱我要重视书法的训练了。他曾对我说过,书法之于国画很重要,绝非可有可无。纵观历代画家,有大成就者书法功底也非常了得,而书法水平一般的画家则往往很难出彩。这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

  记者:在书法研习及创作方面,他还给予您哪些指导?

  梁世雄:容老家里碑帖很多,他允我随便挑,只挑自己喜欢的,而不用去管到底是哪家哪派,到底是何种字体。他对我强调,学书法,就要选那些自己喜欢的、和自己心性相符合的碑帖,不一定从楷书入手,也不一定言必称王羲之。当然,这有个前提,碑帖的水准要高。我在他的指引下,就选择了李北海、米芾、文征明、三希堂法帖,并发力训练。有一个时期,我作画的时间要远远少于练书法的时间。书法要细水长流,急不得。

  记者:书法在美院国画系教学中应该占什么分量?

  梁世雄:上世纪80年代,我任广美国画系主任的时候,就在招考环节加考书法一科,书法好的学生将优先录取,同时,还成立了书法研究室,由尚涛老师负责。可惜,他调到广东画院之后,书法教学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

  记者:现在广州美院又重新开设了书法课,还设置了书法专业。

  梁世雄:这是好事情,应该坚持下去。在招考环节,应该重视书法,不能只是素描与色彩。国画系教学还要注意诗词等文化课。我任系主任时,就请中山大学的教授讲古诗词与古汉语,学生受益很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婷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