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关联社会现实 申大鹏的超现实表现手法
2014-03-10 10:10:48 Asura
目前价格:★★☆☆☆
市场潜力:★★★☆☆
装 饰 性:★★★☆☆
收藏热度:★★☆☆☆
文化价值:★★★☆☆
在申大鹏的个人博客上,贴着几幅8、9岁时的美术作业,让人坠入对童年的回忆当中。温柔耐心的图画课老师,和同桌抢彩笔,作业上歪歪扭扭的日期,他应该一直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专业第一名考入美院,履历表上一长串的参展经历,毕业作品是全国优秀奖,留在象牙塔里教授美术……这一切都让人想贴上“枯燥的模范生”标签,可翻过这篇意气风发的扉页,会在作品中会看到大片的孤独。那是八零后群体一个特殊的标记。
《手术》
两道杠、升旗,玩具,昆虫,脖子上挂着的一串钥匙……申大鹏的画,让很多八零后的孩子陷入一种安静,好像沿着画布走回了小时候。那是一代没有手足之乐的孩子。他们不像父辈,生活在五六个孩子的家庭,争吵,嬉闹,有着互相戳痛和温暖的记忆。在外人眼中,他们让人羡慕:受到良好的教育,被宠爱,在繁华的商业社会中长大。却忽视了他们也在被这种生活伤害,那就是安全感的缺失,和难以避免的孤独。在他的作品中,童年的场景一再出现。尝试用成熟的眼光去回顾,发现其中新的含义。
在油画《手术》中,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的是一张手术台。一个破旧的娃娃被剪掉了手臂,和女孩目睹后瞪大的眼睛。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来自于他对医疗的记忆。小时候打针,冰冷的针头刺进血管;长大后,电视里上演的血淋淋的手术场景,这种伴随着治疗的残酷,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画中想表达的,正是这种在医疗和修补的名义下,隐藏的粗暴和蛮横。通过一个荒诞的给娃娃手术的瞬间,体现了弱者的无助和惊恐。而左侧拿着冰冷剪刀的手,正是这种残忍强权的代表。一种无力感蔓延其中。在童年的记忆中发掘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正是申大鹏一直使用的方式。
《伤城巨婴》
如果说童年的八零后,是蜜罐中孤独的小鸟。长大,于他们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掺杂功利的爱情,迷失的信仰,壮志难酬的事业……这一代青年在经历心里的革命。成人社会以它强大的力量,制造太多的难题。而青年艺术家们,迫切地想要展示这种心理困境和精神状态。申大鹏选择了超现实的手法,以一种荒诞和讽刺的口吻传达。在作品《伤城巨婴》中,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婴儿头,在审视着天台上的人群:在爱情中心碎却有了身孕的女人;背着沉重升学负担的女学生;挺着肥硕的身材的成功人士,他们口是心非,带着面具示人;跟猪头富豪丈夫结婚的窈窕淑女,赤裸的浓妆隆胸女人……天台就像一个社会缩影。破旧肮脏的楼顶上,展示了当下人们畸形的生存状态。而婴儿的脸上也不是天真与无知的表情,是看到现实后心里的错愕与震荡。这应该是八零后成长过程中,最真实的表达。
《岛2013》
继童年,成长的迷惘之外,申大鹏的作品中总有一丝怀旧的味道。在最新的作品《岛2013》中,我们看到了时间在一代人身上的流逝。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可以骄傲地喊出“父母是工人!”的年代,路上没有什么小轿车,也从来没想过拥有一台,阿姨和姐姐们是美丽而朴素的。而这熟悉的环境在一点点被抽空。当他常去溜达的破街道,也盖上了一万六一平米的大厦时,一切都过去了。唯一不变的,是至亲的家人。在申大鹏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人物的处理是区别对待的。对于陌生的社会群像,他将人物描绘的冷漠而空洞;而对于亲近的人,则带有一种饱满的感情,充满细节。
2005年时,他曾创作过一组《岛》。而2013年,画中的背景,人物,甚至站的位置都没有变化。唯一变了的,是他们都老去了。画中的父母和他,都目视着远方,像是在遥想过去的往事,又像是在直面现实的压力。英武的父亲少了锐利,多了一丝无力。母亲换上了新装,却还是家庭妇女的朴素甚至带些古板。变化最大的,是他自己:从一个学艺术的长发男孩,变成了穿正装的老师。曾经青春不羁的少年成了顶梁柱,完成了一个家庭的换代。而画中的背景,依旧是海面上的三座小岛。在他心中,人也同这些小岛一样在风雨中矗立着,既存在,又虚无。而另一幅作品《云》中,这种对父亲的感情,有了更细腻的诠释。他选择了最费时费力的超级写实画法: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他皮肤中的红血丝,开始冒出的白胡茬,和横亘在额头的皱纹。像照片一样精准。他描绘了一个曾经令他敬畏的人,在风云变幻中的无助,脆弱和茫然。曾经有朋友指出,这幅画打破了父亲伟岸的形象,甚至有种龌龊感。他却固执地认为,与涂脂抹粉的美化相比,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物。
申大鹏的艺术是直白的,没有玄虚。将对生活的观察穿插在想象之中。而画中的孤独,精神挣扎,对物是人非的感触,正是八零后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当他们终于从舆论的风口浪尖退潮时,我们才能公正的看待这种成长的价值,和这个”被宠爱“的群体的思考。
《云》
去雅昌画廊黄页欣赏更多申大鹏作品。
(责任编辑:付俊逸)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