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逸飞是画笔中的“视觉艺术家”

2014-03-11 15:38:23 许朋乐

  我有一件藏青色的短粗呢大衣,每到冬天我一穿上它就立马想起画家陈逸飞;因为那张布质的“YIFEI”牌的标签紧紧地被藏在衣领后。

  睹物思人,一点不假,尽管逸飞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快十年了,但这件以他的名字做品牌的大衣总会勾起我对他的思念。

  知道陈逸飞的大名是从《家乡的回忆——双桥》开始的。那年,美国哈默博士亲手将这幅画送给小平同志,同时也把它的作者陈逸飞的大名带回了他的故乡。瞬间,这位从上海走出去的年轻画家成了街头巷议的名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经历令我感叹而钦佩。真正认识逸飞先生是筹办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时,逸飞先生带来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海上旧梦》。这部自传体的艺术纪录片因为画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色彩运用而呈现出一种挑战传统的突破,那些鲜艳而隽永的画面别有意味地展示了老上海的繁华与沧桑,给我留下了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感觉。那时的逸飞风度潇洒、举止沉稳、言谈儒雅、思维睿智、为人谦恭,一招一式都透溢出超好的素养和气质。我从他那糯软的言辞中感受到对电影情有独钟,预感到他会将摄影机替代画笔,去描绘更长更丰富的长卷。果然,不久他出任故事片《人约黄昏》的导演。这部充斥浓郁老上海风情的影片,是由著名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先生和上影合拍的,主演是大名鼎鼎的梁家辉。《人约黄昏》在镜头和画面的处理上承继了《海上旧梦》的风格,唯美精致,那些场景和氛围浸淫在老上海的灵魂中,尤其是那条花了30万元人民币在南市重新修建的弹硌路在影片中简直成了老上海的血脉。

  《人约黄昏》的成功让逸飞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拉开架势,开始实现他的“视觉艺术家”和“文化实业家”的双重梦想,构架他的“陈氏帝国”。陈先生是个富有浪漫情怀的人,他描摹自己的人生也是用五彩画笔。他建模特儿经纪公司,他办《青年视觉》杂志,他进军服装业,创立“逸飞”品牌,还在新天地开了时尚商场……他成了商人,但文化艺术这几个字依然牢牢攫取着他,拍电影还是他的最爱。于是,《逃亡上海》这部走进当年在上海避难的一群犹太人心灵深处的影片问世了。影片真实细腻,不仅触摸了那段历史,而且拨动了无数观众的怀旧情感。怀旧是逸飞先生创作的底色,他的怀旧的情感脉络在《理发师》这部影片中得到延续和升华。这部影片制作规模大、拍摄难点多,他自感压力大。他找到我希望得到上影的支持,以上影的创作人员为主体,我一口允诺。然而,书生气十足的他不知听了哪位高人的指点,组织了一个庞大的有各路人马参与的“杂牌军”。为此,他觉得不好向我交待,特地在红子鸡酒家宴请了我。我当然尊重他,只是提醒他,人员杂,矛盾多,不便管理,你会很累。他笑笑,儒雅地回答我“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那意思是“我不理他”。我心想,不理,可能吗?一只碗砸向另一只碗,能不碎吗?

  天真的想法难以驾驭残酷的现实,就是在各种纷至沓来的矛盾中,逸飞先生艰难地前行着。终于,还没到终点,他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那年是2005年,逸飞先生刚60岁。

  逸飞先生生前说过要送我一幅画,可是因为忙始终没有兑现。如今,他的形象成了一幅画,永远地映现在我的脑海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