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手:美术馆与策展
2014-03-17 10:39:56 高素娜
日前,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邀请了来自全球重要艺术院校的6位年轻策展人,以每人各自的理念呈现一个策展板块的形式,用“游戏理论”“《金枝》的密码——巫术、鬼魂,与面孔的经济学”“没有木偶比操纵者更愚蠢”“博物馆地下室”“关于模糊性和其他游戏形式”“物的议会,抑或,在持续迷惑的好奇中漫步”6个相互独立的展览,构成一个既国际化又极具实验性的双年展。
实话说,单从6个独立展的晦涩名称判断,这大体是一个“不明觉厉”的展事。果然,开幕后厅中不同板块间的作品各自为战,相互间既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逻辑,让人备感凌乱与费解,直呼“看不懂”。展览还引起了圈内对于策展内容、策展机制、美术馆与策展等问题的讨论。
好的策展人就像一名好厨师
身兼艺术家与策展人身份的邱志杰对此次双年展给予了非常尖锐的评价,将策展称为“标题党的胜利”,认为整个展览成为了各个策展人呈现其理念的立体PPT,使人无法分清这究竟是一次对作品的策展,还是整个就是一件策展作品。
谈起此次展览的核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本次双年展学术指导余丁认为,策展人是一个需要经过系统训练的职业,不只是简单地组织或者写篇文章。此次双年展旨在向艺术界展示策展到底是什么,以及策展人在展览中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策展人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叫无形的手?对于一个展览来说,是策展人重要,还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重要?一个艺术展,策展是无形的手。而这个无形的手是隐藏在展览里面的,呈现在外面的是作品和艺术家。换句话说,艺术家和作品是显性的、第一位的,而策展是隐性的、渗透在展览中,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来呈现的,所以‘无形的手’是一个调节的概念。”
作为此次计划的总发起者,王璜生其实从策划伊始就预见了可能存在的不同反应,他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场展览的意义所在。在他看来,“无形的手”不仅指策展话题,也涉及艺术创作。“因为艺术的产生和构成,不自觉地和政治、经济、个人特性等有所关联,而艺术家如何用自己的创作去触摸社会‘无形的手’,并揭示出某些问题,是我们所关注的。”王璜生认为,策展人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出发点,艺术是对社会、经济等背后无形问题的追问,好的策展人就像一名好厨师,首先要去发现好“菜”,如何配置、组合、烹调出美味,并赋予宴席某种说法,即是策展人的工作和意义。
美术馆要和策展形成合力
展览期间,一场“美术馆与策展机制”的圆桌讨论,引发了美术馆界对于策展现状的思考。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策展人与国内美术馆发生关系开始,关于“美术馆与策展机制”的讨论便一直持续至今。
“策展人概念的出现,实际上对美术馆展览方式和展览观念提出了挑战。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如果说现代艺术涌现出很多黑马,那么美术馆就像套黑马的缰绳,最后把这些黑马都拉到美术馆的墙上、空间里当做新的经典进行展示。所以美术馆和现代艺术现象之间是一种博弈,而展览策划和美术馆之间也是一种博弈。”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美术馆是一个是相对固定体制的产物,有自己的结构、资金运转方式和组织机制,不能轻易改变,但展览策划却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性的活动,所以,如何将展览机制更科学地纳入美术馆的运营机制中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美术馆大部分的场地靠着出租来获取租金,这对于美术馆的生态系统非常不利。据我所知,策展人一般都是带了资金、策展意愿和艺术家团队去找展览场地,这对于官方美术馆是极大的嘲讽。所以,‘策展人的立场’要介入美术馆生态系统在目前境况下难度很大,除非美术馆有这样的主动要求和需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萧山说。
目前,虽然各美术馆已越来越注重加强自主策划,馆外的独立策展人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真正实现两种机制的科学融和却并非易事。一方面,美术馆界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具体操作,只是凭借馆长的个人表现和学术观点来影响工作的顺畅程度,这是不牢靠的;另一方面,除形成学术特色外,美术馆有着自己的文化诉求和学术立场,这种立场能否与策展人达成某种平衡,也是对美术馆馆长的挑战。
“当下有两个说法,一是说中国艺术进入了策展人时代,一是说中国艺术进入了美术馆时代,所以我们要考虑怎样能在迎接、吸纳、支持新的展览观念和展览机制的同时,能够使美术馆自身的文化诉求有更多体现。美术馆需要策展人,美术馆更需要和策展形成一种推动视觉文化艺术发展的合力。”范迪安说。
找准特色进行突围
那么,美术馆又该如何突围呢?部分美术馆的做法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于2005年,作为北京画院下属的艺术机构,它一方面注定要像北京画院一样关注传统,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这样的竞争压力。“我2007年到那里做馆长的时候就一直思考要如何‘活’下去。我的策略是:关注传统,把传统拉到现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他的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展览都尽可能地与当下结合。吴洪亮以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为例,阐述了他的工作方式。“我们的策划是希望从最具体的工作开始,包括开通了展厅的微信平台以及观赏区。在策展过程中,我们去寻找了大量有关齐白石的文献、手札以及各种相关的东西,包括他穿衣镜后面还有他的药方和生活记录等。同时,我们也希望折射出20世纪更多的东西,能向观众提供齐白石作品与世界艺术的关系,他与国际上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他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启示等。”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是国内较早引入策展人机制的美术馆之一,自1998年以来,与国内外诸多策展人进行合作,并形成了多个展览品牌。“对任何一个项目来说,美术馆管理层和策展人之间都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包括项目的确立、资金的来源等。在项目具体的执行中,策展理念一定要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学术品质和发展方向相一致,不能有所损害或背离,这是必须坚守的。”何香凝美术馆馆长乐正维说,在与独立策展人或其他机构策展人合作的过程中,也带动了馆内人员的提升和发展,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各种先进理念,也尝试了很多艺术实践。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虽然名为“博物馆”,但在建立初期却没有任何藏品。如此,怎样实现一个博物馆的最基本理想与建构呢?“这就逼迫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策展与美术馆的关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说,“我们做了一些小实验,首先是希望策展的来源能够多元化,能够走出单纯的学院体系,所以会对有更多策展理想和热情的人开放;其次我们把馆内的教育部与策展部进行了合并,使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同事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切磋;另外我们还尝试了一些扶持计划,如‘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等,帮助他们在博物馆的空间里实现理想。”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