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访“花丝观音”程淑美 “一屉眼镜几屉錾”

2014-03-18 09:00:56 聂灿 魏沛娜

  在深圳皆一堂艺术馆的“花丝镶嵌”珍品展展厅,由程淑美创作的“普度观音”,予人华贵典雅的深刻印象。展览现场,这位有着“花丝观音”美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向记者展示其精湛的手工技艺,并娓娓讲述其个人学艺经历。

  一枚“紫铜戒指”入行

  程淑美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花丝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曾师从花丝老艺人翟德寿、吴可南和玉雕老艺人何荣。2009年1月,“程氏花丝”成为北京工艺美术界首批以姓氏命名的艺术流派。2011年当选“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

  1962年初中毕业后,程淑美考进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原以为是进入专业美术学校,进校后才知“工艺”二字的真正含义。“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花丝镶嵌。”程淑美说,“后来看到展览的花丝镶嵌文物,被其中的工艺深深吸引,心里非常喜爱。”

  程淑美介绍,从工艺美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原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工作。“我觉得自己在校学习雕塑课较少,于是自己就跟厂长要求去了玉雕车间,把玉器雕刻艺术补学会了,从而提高立体造型能力。所以在我后来的花丝镶嵌设计中,由于与玉雕相结合,设计特别方便,才形成了‘程氏花丝’。”

  如今,程淑美制作的花丝镶嵌作品累累,但她却仍念念不忘第一件花丝作品——一枚紫铜戒指。程淑美回忆说:“当时是用丝做成戒指身,然后圈成戒指圈,接着按照石头的大小,在戒指圈的上面焊一个石碗,必须焊正规矩,歪斜一点都不行。随后两边配上花丝的寿字,做好后石碗两边要披花,然后经过酸洗,用毛刺锉得光洁,再镀金,最后把石头镶嵌上。”程淑美说,“作品成型的那一刻,内心有难以言语的喜悦。”

  至少三年才能出徒

  1983年,程淑美重回花丝车间设计室,一直工作至今。“我还是愿意把设计运用到实际当中,制作成产品。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我由来已久的理想。”

  回忆当初学习花丝镶嵌行当的时候,程淑美连连感慨行业环境艰苦。“那时搞花丝镶嵌,离不开火,过去使用煤油灯,接一根管子,鼻子吸气嘴吹气,用自己的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常常吹到头晕眼花。所以花丝镶嵌这个行业挺苦的,而且做这行的常常低头工作,不免患上颈椎痛等职业病,尤其费眼。”

  程淑美笑称,业内出名的花丝镶嵌师傅,几乎人人都是满手的戳伤,每个人都有“一抽屉眼镜和几抽屉的錾子”。“这几乎成了专业大师的‘标配’。这种独特的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旧时就有花丝工艺‘三年零一截’一说,意思是至少三年才能出徒,至于那‘一截’多久,则由师父说了算。这对于心浮气躁的现代人而言,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工艺传承让人忧

  “钟情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寥寥无几了。”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程淑美同样担忧花丝镶嵌工艺传承困难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前,北京从事传统工艺人员数万人,而今,从事花丝镶嵌的技师不过百人,年轻人愿意坐冷板凳学习的更少之又少。高级工艺美术师杜建毅在北京的工厂里有30个年轻人,全部是外地学徒,这对于北京非遗项目花丝镶嵌行业来说,不能不是一种讽刺。花丝镶嵌这门传统工艺,基本功学习5年,就能跟着师傅做;但要学成则需8年;倘若想要做好做精,没有10余年的功夫真的难以实现。”程淑美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