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的“特殊化”:“低成交率问题”
2014-03-18 14:40:34 王歌
--【 TEFAF报告之二 】2013全球艺术品市场
2014年第27届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TEFAF)于3月1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博览会,TEFAF一直秉持卓越、专业和高雅的承诺而备受赞誉。今年的Tefaf展出了世界绘画、古董、现当代艺术、手稿、顶级珠宝、设计、纸本艺术等领域从人类早期文明一直到当今的三万多件艺术珍品,全世界20个国家的275位最杰出的艺廊经纪人、古董收藏家以及近8万艺术及收藏爱好者已经或将陆续从全球各地赶赴马斯特里赫特。与此同时,欧洲艺术品基金会还发布了《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这份报告由艺术品市场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担任主笔。他对2013年世界艺术品交易和收藏家状况进行剖析,并揭示未来艺术市场新趋势。报告宣告,美国以38%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
TEFAF2014的市场报告除了大面积解析美国艺术市场之外,同时也用足笔墨尽道中国艺术市场的特色,试图将艺术市场之“成熟”与“非成熟”做一对比。诚然,当今中国艺术市场在全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绝非等闲。报告特别指出,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出现急速滑落,并在2013年微涨2%,但在新兴市场中依旧是最为繁荣的一个。但也正因为超高速的增长,使整个市场发展不均衡,造成了一些“另类”现象。而我们长期置身于其中,对很多现象都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是有几分麻木了。所谓旁观者清,那么欧洲人眼中,我们到底特殊在哪里?
“低成交率问题”
如果问一位中国的艺术经销商:如果一个拍卖专场有一半的作品没卖出,会做何感想?得到的答案百分之九十都会告诉你这很正常。但是在国外的商人看来,这绝对不是正常的!
安德鲁在报告发布会上谈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时特地强调说:“根据数据,中国不仅是艺术品主要的购买国,同样也是主要的供货方。但是中国的拍卖数据却还显示出这样一个现象:低成交率。”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里获得高速增长,然而拍卖数据显示,上拍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增长了300%, 但是实际购买的数量仅仅增长了190%。大量的拍品是流标的。安德鲁告诉记者,“2004年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市场的流标率是34%,这相对西方其他市场已经是偏高的数值了,然而飞速发展的这几年竟然无减反增。2013年,流标率居然高达53%,超过了一半的作品上拍却没卖掉!”而根据雅昌检测中心的数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3年,流标率在百分之四十多到百分之五十多之间波动,而香港的平均流标率要比中国大陆低十个百分点。
如此高的流标率在安德鲁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供货方,也就是拍卖行,供货不严谨,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关于这点,记者平日里耳闻的也很多,不少经销商、藏家如今到拍卖行即便是嘉德、保利买东西也会格外留意,很多拍品并非像拍卖行图录所介绍的那样好。而另外一个方面,藏家随着经验的累积也会逐渐变得挑剔。“他们已经不是为所有的东西买单了,如果你不是有好的出处、好的品相,很多买家如今只愿意买精品。”安德鲁说。
然而,在跟许多中国古董的经销商聊过之后,除了表面的两个原因,在国外古董商看来,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买家也罢,经销商也好——“知识严重匮乏!”科恩夫妇俩口子都是多年经营中国古董的商人,科恩夫人告诉记者,她曾在大陆的拍场目睹了一次非常“离奇”的拍卖,一个专场中提供了假货并不奇怪,而更奇怪的是,买家居然为假货买单。“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明显的清代晚期瓷器的赝品,居然卖了好几百万,然而轮到珍品的时候,居然数万都无人应价,直接流标。”科恩夫人告诉记者,她见过好几次类似的事件。很多人或许会猜测这样的事件中不免有人为操作,例如洗钱等目的。但是科恩先生告诉说,随着这几年逐渐跟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经销商接触多了之后,普遍发现他们的“眼力”有问题。“先不说藏家,商人很多自己就看不懂。真的说不好,假的可以看‘真’。最后反而导致很多赝品出了高价,因为赝品往往品相什么的都好,完整。真器,毕竟有百年以上的风霜,难免有点擦碰,而中国人格外在意这些伤痕。这就导致珍品躺在家,赝品反而出售了。我自己也很觉得奇怪,在中国似乎真有那么一批人为这些赝品买单!”不过,拍场流拍的问题有些也并不全在真赝的问题,另一位古董商大威德就他的观察说:“中国买家很多还是不真‘懂’,一个漂亮点的清代瓷器可以抢到高价,但是旁边的明代雕像也非常好,却无人问津直接流标。拍卖行很多流标的东西中还是有非常多物超所值的。”如此总结下来,拍卖行的高流标率似乎不能全怪拍卖行对于拍品把握的不当,中国买家的知识结构和局限性尚需提高!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