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AAC专访】李秀勤:从“寻找盲童”系列开始

2014-03-20 10:41:26 谢媛

  李秀勤是当代著名的女雕塑家,在近二十几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其中“盲文”是她创作的一条主线。从1993年李秀勤创作“凹凸系列”盲文作品之后,她不断的用盲文来变幻雕塑的语言和空间关系,并转换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用盲文纸、青铜、石头、钢筋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凹凸”就是一些盲文的放大。同时,李秀勤的盲文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加入了与现场的互动性。这些作品取之于盲文,也连接着盲人儿童的触觉。

  在1993年的个展“触觉凹凸”展览上,李秀勤邀请了一些盲人儿童,让他们从触摸被雕塑后的盲文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李秀勤最近又找到参与她1993年展览时的10个盲人中的9个(其中一个已自杀去世),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种方式。

  从“寻找盲童”系列开始

  雅昌艺术网:所以就像2013年作品展览开幕式的时候以及展览期间,也是把当年参加展览的盲童中的九位,让他们回到了展览现场,20年以后,您有什么样的一种感触?

  李秀勤:这20年的艺术创作中,我的艺术生命与他们的命运,有了密切的联系。20年,从1993年到2013年这漫长的20年,给我很重要的感受是: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成长。曾经在1998年、2003年,我都去看过其中四位盲童,孩子们渐渐长大,这种生命成长的状态与触感,带给我深刻的感叹。

  雅昌艺术网:2013年的展览与20年前的展览同样属于“盲文”系列,但又有哪些不同?

  李秀勤:20年的时间,有着太多的记忆,我们的身体、情感、思想都在发生变化,我的作品伴随着我的生命在成长,最初的想法是:展览要把人,生命的记忆和我的作品联在一起。我在2013年四月份开始去寻找当年的盲童,我的研究生和年轻老师也参与了寻找的过程,用四五个月的时间,寻找记录下这20年、他们的生命历程,每个人的故事,在寻找他们的过程中,我了解了这个群体他们的真实生活,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很坚强,同时也有着深切的期待,但是在社会上,却得不到一种公平的待遇,这给我很深的感受。

  雅昌艺术网:通过这次寻找,对您后来的艺术观和整个创作有没有带来哪些影响?

  李秀勤:影响很大。在没有寻找到他们之前,我的这个展览就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我就想把我20年前的《触觉、凹凸》作品与现在的作品并置,二十年盲童图像和现在的图像并置,展示人的生命和作品的共同成长的状态为宗旨,这是展览一个大的框架。在寻找的过程当中,我不断丰富了很多我的展示内容。比如,我每次去寻找他们(盲童)的时候,我都会带着一块泥巴,采访结束以后,我都让他们做一件雕塑。

  李秀勤:黄应省当年他十五岁,2013年他已经35岁了,当他拿到我递给他的泥巴,他不知道做什么,我鼓励他做自己最想做、最熟悉的东西。他想了想说:“我想做一个有病的腰”,当时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一下子震惊了。试想我们正常的艺术家,从来不会想到做一个有病的腰,但是他每天触摸着就是正常人有病的腰,让他们去治疗,他对这个有病的腰特别熟悉,所以就做了一件独特的雕塑。后来我把这个《有病的腰》和其他盲人的作品放在我的展览作品中一起展示。

  李秀勤:当年的另一个盲童叫陶秀林去年38岁了,当他拿着这块泥巴的时候,他说:“我想做自己的一个头像,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当时我和所有去看望他的人,都有一种难以表述的滋味,他就一遍一遍的摸自己的头和脸,然后捏了一个心中的自己。回到学校以后,我就布置给我的研究生,每个人和追踪二十年前的盲童,去考察采访,然后做一个头像,除了自杀的余建松九个孩子的头像都在展览上展示,开幕式上他们来到现场触摸自己的头像这个现场大家都有触动,所以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是不断丰富了展览的内容。

  雅昌艺术网:通过您的这种寻找以及您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否也给他们带来了改变?

  李秀勤:当年的九个盲童,每个感觉都是不一样。其中有一个是现在和我互动做作品的许马正,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喜欢探究。当年他在展览触摸作品,老师告诉这个形态像花苞,又像种子,他就到学校去,摸了好多的花苞与植物,我当时对他印象很深。许马正是我这次寻找过程中,对他认识最深刻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最丰富,对生活、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因为他耳朵两年前突发性耳聋正常沟通有障碍,在开幕式这天他不想来到现场,但这个展览上有一个影像作品,其中的一段是他来谈玫瑰花。

  雅昌艺术网:玫瑰花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秀勤:他当时回忆说,20年前看我的作品之后,回学校后去触摸,寻找花苞,认识花苞是什么。他毕业以后,又去触摸各种各样的花苞,他特别想知道花是如何开放,开放的阶段是什么样子。我去寻找他的时候就带着一束玫瑰花过去,他触摸着每一朵玫瑰花,特别激动,我把他整个他触摸的过程,以及他对玫瑰花的种种认识,都录下来放在我的影像作品里面,他完全把玫瑰花和人的生命,不同阶段结合在一起,谈的很好。

  雅昌艺术网:能否具体解读下其中的一件展览作品?

  李秀勤:《铁道与盲道》是展览中重要作品。

  整个展览是由盲道将每一件作品联系在一起。展览中特别强调了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深刻内涵。比如:盲道,是为盲人在生活中行走方便而设置的结构,有左转,右转,直走的方向指向,铁道同样有转换方向的结构,我认为铁道和盲道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外一个地方,都是承载人的生命的载体,因此展览中把盲道和铁道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铁道与盲道》,我想表达一种平等观,所以盲道穿过《凹凸之门》把和铁道联系在一起。

  雅昌艺术网:如果回顾一下您整个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从最初您学的是写实雕塑、再到毕业以后金属焊接的作品,然后您英国学习的经历,回国后创作的触觉凹凸盲文系列的产生,发展为后来您90年代一个开启的系列,您自己怎么剖析它其中的一些变化,有没有哪些内在联系,是您一直追求的?

  李秀勤:本科我学的是泥塑,做人物。我不愿意重复做一些事情,我很想实验另外的东西。从泥塑,到我本料二年级所探索的大理石,还有85新潮开始我做的金属焊接雕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我就反思自己,金属焊接雕塑实际上它不一个具有实验性当代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它是一个很稳定,很成熟的一个雕塑风格。所以当时我就放弃了,我就开始研究当代艺术。所以我回国以后,第一个展览就是触觉凹凸,就是不注重材料而着重自己的个人经历和雕塑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一个转变。

  李秀勤:如果要说我20年作品的变化,20年前我追求的是我的雕塑,要和社会和人联系在一起,通过触觉,通过盲人这种触摸和雕塑的凹凸形式。当时我提出了触觉凹凸的理念,突破了视觉艺术的范畴,我觉在当时是很重要。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宛如一棵生命之树,由根系、主杆、分枝、树叶组成。主杆之下是自己的根系,它紧紧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那方土地,吸纳着大地的能量,主杆之上生长出几条主枝、主枝再生分枝,每一条分枝都由自己的方式和姿态挑起郁郁葱葱的绿叶,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这就是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应该是鲜活的,她一直是在生长,包括我的触觉凹凸作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