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波普性的沃霍尔和齐白石

2014-03-24 17:06:13 张桂森

--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系列报告一

  波普性的沃霍尔和齐白石

  “看完这次展览之后,我认为齐白石很像安迪·沃霍尔。”在安静看来,齐白石和安迪-沃霍尔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笔记。沃霍尔每天都会写日记,很短的一篇,他会写上他今天遇到了什么人,跟齐白石的题跋是很相类似的。安静说道。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本次举办的“人生如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览中,主要以齐白石的日记手札的形式结合展出,展览可以看到齐白石一出一归的《癸卯日记》、《寄园日记》、《己未年日记》,这些手札清晰的描述了一个大师成长的过程。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曾用了一个描述齐白石很酷的语句,他认为齐白石的艺术有波普性。的确他们二者之间有着相似的地方,就像人们所了解的安迪·沃霍尔用一种方式最大化地使他的艺术形象、艺术观点进行了传播;而齐白石也在寻找自己的语言,他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够卖画,所以他的作品量很大,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家中没人比他更多。而且他经常会在画上题跋,题跋内容涉及他今天怎么想的,遇到了谁,甚至讨厌谁,甚至是认为哪个墨好,哪个纸好,以及印章的实质都有表述。齐白石作品在琉璃厂通过他的学生许麟庐出售,所以许麟庐也变成一种媒介。齐白石有这么大的影响跟他被最大化的宣传有直接关系。安迪-沃霍尔主动地把他的画做成了版画,而齐白石的作品特别容易做成版画或是印刷品进行流通,在德国曾有人将齐白石版画钉成一本书。所以齐白石的传播非常广泛。”

  苏利文曾这样评价齐白石:一个商业画家。这样的认识恐怕在今天听起来也是非常酷的认识,在苏利文看来,齐白石是以画为生的一个艺术家,而且是收定件的,但是为什么成功?苏利文先生有一个很了不起的解释,他说齐白石把他的个性最有效地融入到作品里,这样的一种方法在全世界的艺术家中也不多见的。

  已逝的艺术家朱新建曾坦言一直在找齐白石的反对意见,“但我发现很少,越是有文化的人、有成就的人就越佩服齐白石,反而一些名头小的画家在那里不停地挑刺,我想是他们看不懂。”

  “齐白石的画是从‘文人画’发展出来的,吴昌硕肯定是好心,他想把‘文人画’画得更加俗一些,想让它从书斋里面解脱出来,和大众有点关系,但很可惜他从小生长在闹市,就生命力这一点敌不过齐白石。齐白石是在农村的泥巴里滚大的,中国的书法还很强调金石味道,他的一把凿子养活过一家人,我们看他刻的印章多少还有点‘木工味’,自己又加进去不少东西,那种雕塑感、成熟的比例和他曾用凿子养活过一家人是分不开的。这虽然有点像个‘高级的装修工’,但是对他手的训练是非常到位,这么重的‘兵器’都用过了,他就能举轻若重了。”朱新建曾说到。

  而在众多研究齐白石的回忆包括文献记录中,大致都会提到齐白石的作品在上个世纪,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都融入到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脸盆、水壶、暖水瓶,甚至台灯灯罩都出现过齐白石的作品图案。但在今天,随着这些日常用品的被淘汰,已经难觅身影。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想知道那个时期他们怎么和齐白石的艺术怎么和中国的老百姓怎么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很难找。有一次去上海开会时,在上海东台路旧货市场找到一个印有齐白石画的大虾的脸盆,那个脸盆上的虾是偏成熟时期画的虾,而且是白石的写法,印章已经快看不出来是什么了,我猜是“齐大”,说明不算太晚但已经有成熟面貌的一个虾。把它注上水再看,虾在水波中确实有很生动的感觉。”吴洪亮说到。

  在吴洪亮看来,齐白石的作品很适合进入一种生活,因为其造型的“简单”。这种方式的传播,与安迪-沃霍尔把玛莉莲梦露、****的形象用自己的作品语言简化,大规模传播很相似。

  “就是把它日常化,与波普有关系的概念延伸。希望他的创造在感动我们的时候,希望慢慢真的与中国人和更多人联系在一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