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八):历代外省名士钟情江西山水

2014-03-27 09:45:24 贺萌

  数千年间,许多文人雅士或游历或仕宦于江西,不仅留下了不计其数咏赞江西风土人情的诗词歌赋,更为推动江西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不乏开宗立派、独领风骚的伟人巨匠,他们或以自己不朽的诗文成就震烁华夏,或以自己绝妙的艺术造诣独步赣鄱大地。

  

  ▲鲁公碑亭坐落于抚州南城的麻姑山上,亭中央立有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是我国书法历史上的一块丰碑。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 南昌古城平添文采风流  史物离不开文化,凭借文化才能融入历史长河;文化同样需要载体,奇文佳句在特定环境中才能尽显其妙。“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南昌滕王阁的鲜明写照。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令岳阳楼名冠天下,崔颢的《黄鹤楼》让黄鹤楼流芳百世,在江南,能与其比肩的,还有因王勃的《滕王阁序》闻名于世的滕王阁。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幺弟李元婴被封“滕王”。他既善于作画,又精通音律。他到任洪州都督不久,就建了一座瑰伟绝特的高阁——滕王阁。

  唐上元二年(公元653年),有着“初唐四杰”美誉的山西才子王勃在重阳节登临滕王阁赴宴时,被眼前的江景所触发,立即挥笔写下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从此,阁因序名扬,序因阁流芳,南昌古城也平添了几分文采。

  “滕王阁为李元婴赏景观舞提供了绝佳的场所,也为南北文化交流构筑了精美的平台。正是在这里,促成了王勃的那篇千古奇文。”江西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胡迎建说道。

  文坛巨子足至诗存成就庐山诗文色彩  庐山,自古就深受文学艺术大家的青睐,众多外省文人墨客留下了4000余关于庐山的、堪称经典的诗词歌赋和字画。

  原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师华告诉记者,“除了本省有不少文人墨客在庐山留下过诗词歌赋之外,很多外省文化大腕如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颜真卿等文坛巨子均足至诗存,《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等,不仅是课本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登庐山者必睹为快的美景。”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一道千古长流,成为中国古诗经典之作。

  匡庐美景曾给予遭贬后的白居易极大的抚慰,飞瀑流泉也激发了他满腔诗情。游历庐山期间,他创作了《琵琶行》《与元九书》《题浔阳楼》《大林寺桃花》《庐山草堂记》等众多诗文,在中国文学史和园林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天下第一楷书” 成江西书法艺术稀世珍宝  古时,除却本省文化大家留下不少书法佳作外,众多外省文化巨子如颜真卿出任吉州(今吉安)司马、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期间,也都留下了书痕墨迹,如今已成稀世珍宝。

  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颜真卿被贬至江西为官。尽管有着诸多惆怅,但他并未消沉。在抚州,他度过了一段安稳时光,写下了巅峰之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遒劲,布局大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有着“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在任临川内史时,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并留下了千古佳作《临川帖》。

  据对临川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万斌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在临川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甚至被临川人奉为“文神”。

  名家诗作千古流传促进江西诗学蜕变  在古代,不少外省文人喜欢到江西游历山水,不仅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也为所到之处留下了独有的文化烙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促使了外省文人与江西文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江右文化。

  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春,谢灵运沿鄱阳湖从抚河逆流而上至临川郡赴任临川内史。在短暂的任期内,他那清新秀丽的山水诗让后人永远铭记。鉴于他在临川产生的深远影响,后人甚至称他为“谢临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临川之笔’就是特指谢灵运,可见他的影响力是多么大。”胡迎建说。

  在虔州(今南康),苏轼曾留下多篇千古名诗,如《题廉泉诗》《郁孤台诗》《尘外亭诗》《阳行先赞》等。此外,他对于江西诗派及诗学思想的流衍也起到了非常微妙又非常关键的作用。

  兼任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的胡迎建告诉记者,“苏轼的诗学思想除了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东坡诗话》和《东坡诗话补遗》中,还散见于他的诗文、序跋、书简、杂记中,并与江西诗学有一种微妙的离合关系。就其合者观之,他促成了江西诗学的产生;就其离者观之,他又促成了江西诗学的蜕变。”

  建立州学修缮书院培养贤才传承江右文化  此外,古代不少名家还为江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北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被贬饶州(今鄱阳),他治政宽简,示之以文,施之以仁。为扭转社会风气,他倡议建立州学培养人才,并常与当地文人交往,举荐和培养了一批江西籍人才。

  范仲淹刚到饶州就“欲兴学校,明教化”,并倡议在督军湖边建立州学。据《饶州新建州学记》记载,公元1046年,时任知府的张潭按照范仲淹的设想,“为屋120间,耗资3500缗,又市田3顷为学田”,将州学建成,后来果然出了状元彭汝砺等不少贤才。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至九年,李梦阳任江西按察使提学副使期间,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多有建树。他在江西各地创立或修缮书院,主持新建与重修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东山书院、钟陵书院、怀玉书院、鹅湖书院、象山书院、金川书院等。之后,李梦阳又在江西各地建立或修葺乡学、社学,如修缮铅山县儒学,重修南丰县学,增建上饶县儒学等。他还编写地方志,如《白鹿洞志序》;编刻江西名人文集,如编刻《陶渊明集》,并写有《刻陶渊明集序》等,在江西地方教育文化建设方面卓有成就。

  结束语  千百年间,赣鄱大地的山水美景吸引了无数文化名人踏足而来如辛弃疾、慧远、王勃、朱权等,他们在诗文、茶道、理学等各方面为江西做出了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自1月15日起,本报《江西文化读本·文化大讲堂》连续刊发了八期“古代外省文化名人在江西”系列报道。期间,不仅得到了省社科院胡迎建、夏汉宁等学者及多位教授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很多热心读者也频频来电,或提供新闻素材,或索要报纸作为资料收藏,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截至本期,这一系列报道将告一段落。历史上,在江西留下足迹的外省文化名人举不胜举,寥寥几篇报道根本无法囊括,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回望他们中的这几位代表,借以表达我们对所有先贤的无限敬意,同时也希望能对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我们仍将在“文化大讲堂”中用深度报道解读更多赣文化亮点。

    江西外省名人文化系列报道: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一): 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二): 周敦颐赣地发展新儒学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三)朱权归隐江西46载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四)辛弃疾钟情江西山水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五)江西女婿王阳明主政赣南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六)长江以西唐代陆羽第二故乡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七)东晋慧远庐山清修36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