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二) 周敦颐赣地发展新儒学
2014-03-27 12:23:20 黄美兰
北宋周敦颐在文学上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在理学上著就《太极图说》、《通书》,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影响了中国思想史八百年的基本走向。他虽然出生于湖南,但与江西有着极大的渊源,一生中近半时间在江西度过,江西各个地方也都留下了他的文化印记。
▲后人为了纪念周敦颐,建立了很多书院,图为濂山书院
《爱莲说》创作于赣州以碑刻形式发表在于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流传千古,它以莲花为象征物,塑造了中国的君子人格,至今影响数百年。
提及《爱莲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篇文章与江西有着极大关联,它创作于赣州,发表在于都。
据赣南师范学院周敦颐理学传承研究所周建华介绍,原赣州府衙边有“莲池”,周敦颐爱莲观莲,久蓄于心,灵感一经触发,遂成千古名作。“《周敦颐年谱》中也有明确记载,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周敦颐任通判虔州,五月作《爱莲说》。”
后来,周敦颐邀同僚钱建侯、于都知县沈希颜、于都处士王鸿同游罗田岩,当时,沈希颜书写、王鸿篆额、钱建侯拓上石,将《爱莲说》刻于罗田岩上发表于世,开创了罗田岩名人题刻先河,如今,这块碑刻位于于都善山濂溪阁内。
一生近半时间在江西赣鄱大地成其第二故乡
除了《爱莲说》这一千古名篇之外,周敦颐与赣鄱大地还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缘分,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杨雪骋告诉记者,祖籍湖南的他一生之中几度任职江西,57年的生命之中,23年的黄金时光都在江西度过,最后还终老于此,江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初入仕,担任洪州分宁县(今修水)主簿,一开始就与江西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到了1072年,他以多病为由,请准予从南康军知府位上离职,之后则选定庐山隐居,最初入世与最后出世都与江西紧密相连。”杨雪骋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周敦颐的足迹遍布江西各个地方,他与洪州(今南昌)、分宁(今修水)、南安(今大余)、虔州(今赣州)、南康(今星子)以及庐山等地,都结缘不浅,他在这些地方开展了诸多文化活动,而这些地方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与他相关的文化印记,如濂溪路、濂溪祠、濂溪书院等,不一而足。
在江西进行理学研究确定其开山鼻祖地位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柱才曾对周敦颐个人及其理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据其介绍,周敦颐曾在江西任官,在江西讲学,在江西从事理学思索,并奠定了他理学开山鼻祖的地位。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直至宋代中叶,周敦颐继续圣贤不传之学,为儒学在宋代的中兴、蜕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作《太极图说》、《通书》,成理学之源,并最终汇成宋明理学之洪流。”杨柱才表示,周敦颐发展出了新儒学,成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后来,洛阳二程从学于周敦颐,进一步发展了周敦颐的学说,而到朱熹时,则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明时期占思想界之统治地位的理学,可以说由周敦颐奠基,至二程成一大气候,再融汇于朱熹,而他们都与江西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赣鄱大地之于理学的开创之功由此可知。”杨柱才形容。
周敦颐在江西的理学研究活动,奠定了他宋明理学开山鼻祖的地位,而江西,也成为影响中国思想史八百年之理学的源头。
积极兴办学校一边为官一边讲学
周敦颐任职江西期间,极为重视教学,每到一个地方,“首修学校以教人”,据悉,他还亲自担当人师,一边为官一边讲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加强赣地读书风气,推动赣地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江西各地做官期间,周敦颐积极兴修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使学子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另外,他还四处讲学培养人才,到当地学校教授学生,有时还在自己的办公场所为一些民间读书人传授理学。”杨柱才介绍,在不断讲学过程中,他的个人思想、学术观点也逐步确定,由此也培养了诸多人才,传播了他的新儒学。
后人为了纪念周敦颐,在江西多处设立书院,如修水濂山书院、大余道源书院、赣州爱莲书院、南昌宗濂精舍以及九江濂溪书院等。以九江濂溪书院为例,历元明清诸朝皆盛极一时,宋元之际的翰林学士、著名学者吴澄就曾在濂溪书院内一边养病,一边研读书院里的藏书,后来名显于世。
在江西教授洛阳二程使其成为理学发展关键人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理学发展史上之关键人物洛阳二程(程颢和程颐)也是在江西受学于周敦颐,江西地域文化研究学者龚国光告诉记者,二程之父程王向曾以兴国县知县代理南安州副职,当时与周敦颐相交往,“视其气貌非常人”,所以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他为师。
在大余,周敦颐为二程讲授“孔颜之乐”,即体悟孔夫子和颜回如何在艰难困顿中依然保持精神愉悦,后来,二程将其发展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后人还在大余县城古南安府的后花园中筑“吟风弄月台”,以纪念周敦颐教二程之事。
在景定四年(1263年),有人上疏皇帝说:大余之地是周子教二程之地,所以,“道学之传,实肇于此”,“南安为道学发源之地”,为此,请皇帝赐予相关匾额。宋理宗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果赐“道源书院”四字于大余,寓意此地为理学之源。
在赣地进行诗词创作为后人留下文学财富
在江西各地为官和为学期间,周敦颐也有诸多的诗词创作,留予后人一笔珍贵财富。
周敦颐任赣州通判时,曾与当地知府赵清献一起创立“清溪书院”,并在书院中讲学,他们时常用诗词相互唱和,比如在马祖山时,赵清献写诗《同周敦颐国博游马祖山》,周敦颐亦作《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诗以答。
此外,在庐山游览大林寺时,周敦颐写下“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的诗句,环境塑造得极为宁谧,诗境则充满禅意。
江西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胡迎建表示,周敦颐除了重要的理学成就之外,在诗文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以诗词抒发游玩心情,记录生活体悟,书写心路历程,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江西外省名人文化系列报道: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一): 唐代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六)长江以西唐代陆羽第二故乡
古代外省文化名人的江西文化系列(八):历代外省名士钟情江西山水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