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良:“图案”三家 各门画工各有不同
2014-03-31 14:42:09 陈瑶 整理
岁月无痕,静水流深。这,也许是年近百岁的王锡良老人近年来最深的感慨。从13岁学画瓷起,王锡良历经风波起伏,时光荏苒,他早年所亲闻亲历的人和事,似昨日微露,早已无人提及。然而那些名动一时的大家、街传巷闻的逸事,甚至瓷人、画友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几十年来却在他的脑海里益发鲜活,从未消散。
整理一些口述史,一直是老人的一个心愿。叠叠岁月数十载,多少往事烟尘中,这些文章,不求全责备,但愿记取点滴瓷人瓷事,留与后人说……
景德镇旧时瓷器作业有一门活,俗称“画边角”,也叫“画图案”。早先的瓶子,如果有开光的,除去开光的地方,瓶口、瓶脚都要仔仔细细、一层一层地画上边角,功夫重,很讲究。没有边角直接画,不行,随便画个边角,也不行。
所以画边角是个专门的行当,有很多人干,因此也出了不少能人,我记得的就有三位。他们的图案各有所长,在当时都是名家,其中两位在解放后还评上了“陶瓷美术家”。
一位姓方,叫方伯卿,是祁门人。方伯卿头脑灵活,虽然画的是刻板的边角,但他名堂多,画的东西很活。图案在他手底下,就是能出点新花样,别人要是画得揪圆的,他就偏要画成扁扁的。
另一位叫吴成仁,也是祁门人。说起这个名字,我们总觉得有点不好,有句话叫“不成功便成仁”嘛,他自己倒是很得意,很喜欢。边角讲究细致、准确,那时有种说法,叫“印版器”,就是画出来的东西没有一点误差,完全一模一样,吴成仁就是个印版器,他画的每一点都像是印出来的,不管画多少点,都分毫不差。吴成仁在这方面是强手,他的性格也一样,有点死板。
还有一位叫程兆鑫,是婺源人。程兆鑫最大的特点是细,细得不能再细,细得让你看不清楚!他总是随身带个放大镜,夸起自己的瓷器来,就掏出那个放大镜来给人家,说:“你看我的东西!你好好看看!”程兆鑫用眼睛画出来的东西,你用眼睛却看不清,他的画笔肯定有特别之处,可惜怎么个特别法,我就不得而知了。
三人虽然同画图案,不但画的东西各有特点,人也各有性格。吴成仁平素不太喜欢与人攀谈;方伯卿呢,又太喜欢讲话,他总是梳个西装头,拉上你能天南海北地扯半天;程兆鑫也不爱说话,大抵画图案是个刻板活,不爱讲话的总占多数。
三人里头,数程兆鑫最有钱,他自己也不大画,多数是请人画,不过,但凡是他自己画的瓷器,总是最讲究的,他不但自己花很多时间画边角,主要的画面也总是要请最好的人来画。当然了,像王大凡这样的人他请不来,不过也必定要找手艺人里画得最好的。他请的人,也往往是和他一路的,都以“细”著称,所以他的东西一出手,价钱总能高人一等。解放后他也进了陶研所工作,后来就在所里画图案了。
三个人虽然各有特点,但画图案精益求精却是相同的。有一次,方伯卿给单位画一个出国展览的“凉墩”,墩眼周围设计成飘带装饰,画来又画去,方伯卿始终不满意,最后他说:“我是画图案的,没办法,东西就是有点板,请王大凡来画!他的美女画得好,带子的线条很飘逸!”王大凡果然来帮忙设计了飘带,你看,这就是老一辈的瓷人,有真手艺的,从来虚心得很。
在我看来,今天画瓷器的许多人,远比不上这些画边角的人。现在的人大多浮躁,手底下没有扎实的功夫,你让他画一道箍线,对不起,画不了,以前的人呢?一笔过去,匀得很。
只可惜,边角、边角,画边角的人,最后真的成了边边角角。当年画边角,还能评上陶瓷美术家,说明当时人们还很重视工艺,尔今的世象,重画画、轻工艺,厚此薄彼,陶瓷工艺,有画画而无工艺,危险,危险!画边角后继无人,可叹,可叹!方伯卿的东西,我手头还有一件,100件的瓶子,特意请他画好了边角,开了两面光,现今方伯卿前辈已然过世,东西还藏在阁楼,想下笔,又舍不得下笔,这一搁笔,已是五六十年了……(王锡良口述 )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