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近日出版
2014-04-01 16:45:54 欣 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一项流传千年的传统技艺该怎样保存和展示?一种曾经盛行但今天已逐渐消失的习俗该怎样完整地记录和再现?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提供了实现非遗保护的无限空间,但如何将数量极为庞大的非遗项目通过数字化得到保存和展示,我国至今还未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近日,由杨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就当前我国非遗数字化存在的现实问题,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系统推进的解决途径。专家认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保护和保存的重要性已然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非遗数字化保护对当前我国非遗保护现状来说,尤为迫切。2005年至2009年的全国第一次非遗普查留下了数量惊人的各类档案,建立了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的非遗资源档案,收集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据统计,这次普查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多件,拍摄图片477万张,普查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如果这些珍贵档案不能及时得到数字化保存,将使普查失去意义,今后的保护工作也将失去重要依据和基础。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非遗资源的全貌,已然成为科学、高效实现遗产保护与保存的重要途径,而且随着非遗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数字资源的基础性资料库价值将不断升级,可以说,非遗数字资源将愈来愈被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管理及共享功能发挥的最为科学可靠的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目前,各地已经开始自行设计建构非遗数据库,但由于数字资源标准尚未统一,将造成未来各地数据库难以融合等诸多问题。因此,尽快建立非遗数字资源分类和技术国家标准,是当前非遗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非遗数字化领域的核心问题,包括非遗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亟待统一、符合数字资源管理需求的非遗项目分类体系亟须进一步论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标准体系有待建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实践成果,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该书通过引入国内外相邻相关领域成熟理论与做法,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方案;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的整个标准体系进行理论层面的梳理,确定了非遗数据库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引入美国等国家数字化保存标准研究中资源格式、技术规范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为国内非遗数字资源标准化具体文本的研究提供启发。这些研究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保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非遗保护实践的深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认为,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在国内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起步期。国外就此的专项研究也较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一书,系统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