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方案:为皿方罍回流保驾护航
2014-04-03 10:07:56 何妍婷
--皿方罍“回归之路”观察之一
原计划于当地时间3月20日上午在佳士得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进行拍卖的“方罍之王”皿方罍,于3月19日从佳士得官方网站的拍卖目录里删除。随即,谭国斌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分离近一世纪的皿方罍终于就要身首合一,完㽮归湘,方㽮之王即将重归故里。”这个从纽约传来的捷报,让国内的收藏界热闹起来。这场纽约亚洲周的焦点之拍亦因洽购成功而提前终结。皿方罍的回归之路,从前期的沟通,到后期的洽购成功,历时将近5个月,湖南的企业家们把一件 “原以为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三个方案,为皿方罍回流保驾护航
皿方罍作为高古青铜器中的精品,2001年拍卖之后,在13年后再次释出,自然吸引来自全球的关注。为了能让国内的藏家们和艺术机构看到湖南购买皿方罍的决心,谭国斌在筹备阶段,就相继与一些国内的藏家沟通,希望大家不要竞争,把机会留给湖南。
同时,而华人藏家和业内人士亦发出声音认为,皿方罍回归湖南是最好的。2月21日,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发出倡议,“我建议由湖南博物馆以预估底价的一千万美金去拍回來,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而当他知道湖南省博物馆正式致函佳士得表示欲参与竞拍后,再次吁请“海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放弃竞买,促成国宝合壁之好事”。
面对如此良好的华人世界的大环境,湖南需要做的是应对海外藏家的策略,为此,总结2001年上海博物馆竞拍失败的经验,他们做了三个方案。第一是洽购,“在我们的心理价位内洽购成功是最好的”。对于这个方式,“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的作者吴树认为,靠在拍卖场上举牌竞拍促成文物回流并不明智,这样做反而容易抬高价格,使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于被掠夺文物,应该坚定追索,而对像皿方罍这样已经流转的文物,洽购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第二个方案是如果洽购不成功就在拍卖会上举牌。“但是湖南的经济毕竟不像上海、广东、香港那么发达,企业可以承受的心理价位也不可能很高,因为当时仍有许多人想购买这件青铜器,如果花五六千万或者七八千万美金去买是不可能的,湖南暂时没有这个能力。”谭国斌分析道,“我也知道,如果以湖南企业家心理承受的价钱去竞价,还是有风险的,因为佳士得是面对的是全球的藏家,不光是面对国内的,海外买家出超过我们预期价格是很有可能的。”基于这样的顾虑,谭国斌与国内的一些大藏家商讨,第三个方案即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上海收藏家刘益谦表示,如果湖南企业家在拍卖场上举不动了,他来举,并委托谭国斌代举牌。“刘益谦来举的时候,价钱肯定比湖南企业给出的价格高,最起码可以让皿方罍回到中国。因为万一被国外美术馆买走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三个方案,有三个不同的心理价位”,这样的方式,为皿方罍的回归搭建起全面的保护战线。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