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鉴宝乱象 观众还需擦亮眼睛

2014-04-03 16:45:03 魏兴云

  俗话说:盛世收藏。国人一向喜欢凑热闹,收藏的热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媒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全国各个卫视有20多档鉴宝节目(高峰时有50多档),可见密度之高。在如此浮躁、狂热的表象之中,必然隐藏着各类“假冒伪劣”,害人不浅,观众还需擦亮眼睛。

  一类是所谓的“专家”就是假货,说其是“砖家”也不为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绕着藏品“望闻问切”装模作样,其实狗屁不通。去年曾有一则新闻让文物界蒙羞——5位顶级文物专家隔着玻璃把一件“金缕玉衣”估价24亿元,“玉衣”的拥有者以此骗取银行贷款6亿元,东窗事发才被踢爆这一“天价文物”竟为其自制,而专家们集体“走眼”则是因为收了几十万元鉴定费。至于江苏邳州产的那件现代玉凳成本不过50万元,几经炒作竟然卖到了2亿元,那位周姓专家面对假货仍然信誓旦旦,真让人贻笑大方。

  在收藏节目中,很多藏品其实就是高级赝品而已。试想一下,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藏热,民间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罕见、仅存”的国宝。据某网站《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显示,在我国陶瓷造假重灾区以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县、浙江龙泉和广东潮州等地为重。青铜器造假重灾区则是以河南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假村。河南镇平和安徽蚌埠,是汉代玉器造假地,辽宁则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书画造假重灾区为天津鼓楼地区为最广,北京潘家园、琉璃厂等地的假书画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则多为当地书画家作品被造假严重。在这些地方有专门的“卖宝人”,以工艺品的价格购来,有的埋在土里,有的用化学品侵蚀,几经辗转,价格就翻了几番,很容易就能蒙住那些发财心切的外行。至于那些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赝品,不过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平台评估而镀金,为日后拿出来变成现金罢了。

  要注意鉴宝节目的娱乐性,不要滥用感动。几乎每个拿着宝物来的人,都有一段故事,每段比《盗墓笔记》还精彩。更为夸张的是在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节目中,一位名叫安子熙的美女带着一件金镶玉的翡翠观音登台。主持人问宝物的来历,美女毫不羞涩的回答是“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干爹送的”。主持人又问她的职业,美女回答说“我什么都不做”。最后经专家鉴定,所谓金镶玉翡翠观音只是件玻璃制造的地摊货。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安子熙后来在微博上申辩,那个翡翠观音根本不是她干爹送的,是电视节目的道具,她是一个演员,只能按照电视台编导的策划进行表演而已。不过不可否认,这样的表演的确博人眼球。

  收藏节目的泛滥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一些从业者缺少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类似于放卫星般估价数字游戏,只会让观众更浮躁,误导人们以为从事收藏可以走捷径一夜暴富,而且不具备任何风险,从而轻视了劳动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幻想着不劳而获,无疑是罪莫大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