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家】张春林:对高古家具认知的衰退 贵族变成流浪儿

2014-04-05 10:43:38 裴刚

张春林

  当我第一次来到张春林的院子,就在想,这里人声、犬吠、杂乱的街市、成片低矮的前店后厂建筑与明清或唐宋精致生活的遗存之间能够产生并存关系的理由。后来“浩劫”这个词闯进来,给了答案。需要多大、多沉重的“浩劫”才能制造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荒诞”,你只有去追问历史,历史这时候便像一股青烟儿般飘缈。用张春林的话说就是“贵族”变成了“流浪儿”。张春林推崇相对与“硬木家具”而言的“软木家具”,因为软木家具所具有的气质,是不同历史时段的天才工匠们的创造,面对天才的创造,一切阐述都带着蓄意“恭维”的意味。

  收藏机缘

  张春林最初在出版社作美编,机缘巧合认识了张德祥(注:张德祥,1949年生于北京。1976年开始进行古家具收藏与研究,曾任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法人、副理事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主要编委。),后来又读了大量行业专家马未都、柯惕思和可乐马的著述,越来越有兴趣,逐渐走进古典家具的收藏和交易。“当初从各地收到的家具,一个月有三卡车的量,这十几年很频繁。河南、山东、河北有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送货,我是因为很巧合的机会跟他们联系,听他们讲,怎么进行判别、学习,再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去总结,才陆续做到今天。”

  学美术出身,水墨创作不断的张春在观察和介入古董家具的鉴赏时更注重造型和美感的价值。在张春林看来中国古典家具是“贵族”,这种“贵气”可以在家具貌似平凡的每一根线条、弧面、比例、结构中找到,而不在于一定要用某种华丽的材质。他喜欢古典家具是因为这些物件包含湮没于历史中的那些古人的趣味和德行,也就是一般我们都说滥调了所谓的文化信息。

张春林藏品

  因为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偶然巧合接触了古家具,他被古代家具上的线条纹饰;榫卯结构的巧妙;绘画的能力;古代家具与古典建筑,古典园林的关系都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在家居建筑上我们看到古代工匠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建筑上的一些纹饰,我觉得挺高妙、挺高级的,因为确实很丰富。从家具上看到的线条很亲切,古代绘画是每个画家个人创作的风格,而这些家具是大量民间手工艺的精美创造。你可以看到在木上雕刻,在石上雕刻的比例关系、力度,他们对线条的理解。我们看八大的花鸟画,在明代很多器物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历史时段的共通点,八大也可能是学习民间的,很多绘画图式、造型民间的这些实用器物上都有。所以很多绘画符号是在古代器物上都有所体会,过去的工匠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现在的工人已经没有这些能力了。我们现在只有工没有匠,过去的工匠能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具备的木工技能、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因为是几代人的作为,所以非常有法度。”

  他在收藏和买卖的过程中,通过种种机缘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家具实物,他逐渐发现单纯的买卖经营对于古代家具的认知是被动的。只有通过实物的交流大家才会了解未知的价值,达成共识。促使他形成了编著古典家具书籍的想法。

张春林藏品

张春林藏品 红漆大柜

  收藏整理

  张春林准备编辑出版自己藏品的书,因为藏品多了以后,陈列收藏都成问题,也很苦闷。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就开始思考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怎么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能否出本书让年轻人看,让以后的小孩看?让大家去欣赏,让这些信息能够流传,有这个想法以后他就组织团队,请摄影师来拍。让他们从摄影的角度,从设计的角度,从年轻人看东西的角度,让他们去挑选,不仅是以自己的感受,而是以现代人的感受组织编辑。可以让人看到这么丰富的古代家具之美,而不仅仅是从重视材料的角度,把一些信息告诉给大家。他说:“对我来说哪件都好,因为每件买的时候一刹那都是一种学习,而不是谁标价我买。因为我早年收藏的时候只看到这个东西好,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我看到那些喜欢的信息就买了。跟后来现在我们因为这个拍卖见过,那个是硬木的不一样,我们当时没有那个感觉。现在很多时候说哪件家具好,可能是一个商业规律,这样会导致收藏的萎靡。

  我要编辑的这套书框架分三册:第一册有我写的一些文字,还有很多朋友,学艺术的或者是曾经喜欢这些东西的人,问他们有什么感受。另外,要有一部分拓片。古典家具上非常好的纹饰,但是放在家里没人太注意,没人注意的原因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能够看到这个多好,但不太了解器物的人可能这一扫而过,所以采取拓片方法,把它反映出来,能看到里边一些具体的细节。第三部分,画一些画。我现在还不知道设计师要如何把绘画和我的文字,和刚才说的拓片融在一起,当然也在想融在一起的目的是看到这个书不光是有图录,可能是认识一个人,走过来买这个东西的过程,他怎么去选择家具的连带关系。”

张春林藏品

张春林藏品

  “贵族”变成了“流浪儿”

  家具离不开居住的环境,古代家具离不开他所关联的建筑空间,甚至庭院园林,延伸到与厅堂内的书画,生活中使用的把玩的种种器具。在张春林看来:“家具和建筑、庭院、赏石、字画都是一家人,现在是不协调,现在所谓使用家具的人,比如他有好的字画不见得选好的家具,他可以买一套豪宅,但是他不可能说买一件好家具跟宅子怎么相配。买豪宅是放这儿要投资,买好家具要包起来要放在库房里要投资,买字画也是投资,我们所谓的收藏是哪项有钱哪项收藏,我们不是买来使用,欣赏,所以不协调,买现代画不买古画,这是一个现实,买现代画的是一帮人,买古画的是一帮人,都是三六九等,审美不统一的。买好宅子就买好家具,买好画,买合适的雕刻,买我自己对于家庭生活协调的状态,这不是为了生活作用,不是为欣赏作用的,是有目的性的,换句话说从收藏角度来看,不协调。”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唐代 碧地金银绘箱

  张春林看来:“软木家具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尤其是漆木(软木家具的另一种叫法)家具。书画、青铜、瓷器、玉器很多的东西都有传承,一直延续下来,有些东西没法延续。软木家具的发现没有一代一代的延续。所以软木家具的研究是一个空白,所以有让大家误解的地方。研究家具的人通常是根据见到的实物研究。明式家具、清代家具因为有宫廷的遗物,学者根据遗物来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不是研究家具的状态,不是研究信息了,而是研究结构的,很多人说这个结构,明式家具的结构,清式家具的雕刻工艺多么多么好,明式家具榫卯结构,反倒是研究这个方面了。把一个古人留下来的一个美丽器物变成研究结构了,研究材质、研究价值了,所以新家具应运而生。红木、新红木、新紫檀、新黄花梨应运而生。导向出问题了。人们对材质的认知,价值观的认知也导致了不管工艺好不好,都要买红木,我们家里都有红木的椅子,都来不及说新旧了,研究材料就研究价值了,不是说研究审美了,不是研究古人的信息了。因为任何家具的结构都是人们要想办法让它牢靠,仅此而已。现在我们对明式家具的结构剖析,这么榫头,那么榫头,其实唐代家具比明代家具更讲究。

  宋元很多家具非常精致,栏杆、桥梁、服饰的制作工艺、庭院特别讲究,家具也很讲究。古人是非常智慧,但现在对古代家具的研究来讲是退步的。追求的方向出问题了,先追求明代家具。中国家具是一条鱼,一切,一个黄花梨,一个是紫檀,两头没有研究到家,就研究商业了,导致现在人们认知家具的唯材料论。”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唐代木画紫檀棋局

山东嘉祥隋徐敏行夫妇墓壁画 屏风床榻几案组合以及倚靠的隐囊 

  张春林对古典家具尤其是高古家具有一个看法,他认为高古家具的状态是“贵族”变成了“流浪儿”。我们传统的建筑居所庭院已经没有了,依附于传统文化体系的古代家具如同流浪儿。“这些精美的高古家具在古代是贵族的家庭器物,由于战争、变迁、商业机会而到处流浪。无法恢复她本身的价值。高古家具上的符号、雕刻、纹饰、语言,各种镶嵌的信息、纹饰的信息、抽屉的复杂信息,结构、造型、使用木头,所以好看的东西越来越看不见了。有人花几千万,几个亿买家具的人一进门问有红木吗?哪个是镇宅的?先问我哪个是镇宅的?对家具上的美感和文化信息没有关注。原初的家具拥有者做每一件都非常好,每一件都镇宅的,传承几百年,能不镇宅吗?康熙的家具多好,都是吸收前人的,制作经典的清早期家具、紫檀家具也是学习前人的。所以现在没有认知到几百年的空缺,紫檀家具和唐宋家具中间空缺,这一段是现在要补上这一段,要连起来,当初买的这些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现在如此多的信息发现这么多的家具。

  举例来说,比如元代家具这件事。人们认为隔了680年了,哪有可能有啊?所有人的认知是这样,硬木多结实,做的那么细、材料那么好,软木你试试,做完保证折了,其实这个是误解。我们在收藏中就发现了有元代家具,就是实物、实例、产地发现了,人们就知道有这个东西,过去没有人,过去所有人都说,材料就不行,能搁这么长时间吗?所以大家没有从一个科学角度看,元代的宣纸和元代的绢本都能遗留下来,只要保护条件合适都可以遗留下来。国外很多人都有,元代的插瓶,元代的家具,元代的漆器,小件多有,日本正仓院(日本奈良东大寺大殿西北有正仓院,是东大寺保管宝物的敕封库。)有一千年前唐代的家具,保存如新。”

 

窗花修复

  藏品修复

  全球化的快餐文化,使得精致慢生活成为一种奢侈。古典家具的精致,显然要从古人的方法中去寻找源头。在张春林看来古典家具的修复是向古人学习重要途径。在修复的过程中,张春林指导工人从用料到工艺,跟古人学。如果是明代的家具,原来有修补过,如果和原作有差异,要重新找一块老料给它配上,要把一百五十年前修理的工人的东西拆掉,去跟四百年的工匠学习,换了重新修好。这个都是几百年的历史,根据老的修叫修复,如果随便动它叫修理,‘修复’跟‘修理’是两个概念。

  对于修复藏品的工作张春林说:“收藏家具的过程是修复的过程,不是修理的过程,因为一件家具它历史悠久,所以它肯定留下了很多的遗憾,比如它可能有一个部位缺可能有一个部位没有了,还有的部分是它的肩胛结构它是结构性的东西,它是松散的,因为越古老的家具越容易流浪,当时器物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家,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动,人们越来越没有重视它,但是拿到我手里必须要经过修复,要回到两百年或者是三百年木工的感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所以说修复是我对家具更多深入了解一个点。”

窗花修复

  结语

  从纯粹个人喜爱的角度而言张春林最看重窗花。在他看来每个年代的窗花都有很大的文化历史的信息,它也囊括所有的木工技术,窗花的信息是最重要的,房子主人的生活品质浓缩体现在古代窗户、屏风、庭院的隔扇,隔扇的窗花是体现中国家具制作综合工艺、审美的呈现。随着高古家具的实物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发现和认知,人们的着眼点从对材质价值的单一追求,会逐渐回归到古典家具文化、审美的丰富和多样性上来。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6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6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