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岩:红木收藏先易后难
2014-04-09 08:45:29 李昶伟
除了作家、剧作家、昆仑饭店董事长之外,海岩五花八门的事业中还有重要一项是红木家具收藏。在他位于北京顺义的私人博物馆“榈园黄花梨艺术馆”里,近900件的家具古玩收藏中,有700多件是黄花梨家具。日前,新作《姚黄魏紫俱凋零:红木家具古今谈》出版之际,海岩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
写书供藏家、爱好者交流
“我没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写这书就是图个乐,供藏家爱好者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凋零”本是欧阳修的名句,海岩说用姚黄、魏紫形容黄花梨、紫檀这两种王者之木,描述的是这两种家具艺术中的珍贵野生木材濒临绝迹的现状。
“红木家具和瓷器、书画这些门类不同,它是先易后难,入门你感觉到很容易,但实际上是非常难的。”海岩说,明清传统家具涉及历史文化、植物学、传统工艺、商业等诸多领域,“一般研究植物的跟搞红木收藏的不来往,研究新家具的和玩老家具的不来往,做新家具的和修复老家具的也不来往,都是不同的圈子,我的特殊性就是我的社交圈恰恰涵盖了不同的圈子,那么听到不同的观点。”海岩希望向读者尽可能呈现多个层面,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按王世襄构想建造黄花梨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按照王世襄的一个遗愿建造的。”海岩并不认识王世襄,但知道王世襄在看过世界各地收藏中国明清家具的博物馆后,他有一个构想是希望有一个博物馆是在明清样式的建筑里,按照中国古人的生活场景来陈设明清家具,这样人们看到的不光是家具的美,同时也看到中国人日常起居的常态,生活方式、生活品位。
不过海岩的“榈园黄花梨艺术馆”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这种独特的展陈方式开放后如何保护藏品是个问题。海岩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一旦开放,就要运转投入,“现在是有钱买马,没钱买鞍。”
十年涨了近200倍,早就不买了
“现在有人问我是不是欲罢不能,我是早罢了,几年前就收手了。”海岩说刚开始收藏的时候黄花梨已经算天价了,“一市斤一百块钱了,一市斤就这么一疙瘩。”但是根据去年和今年年初成交的事例来计算,如今海南黄花梨的大料已经到了4000万一吨了,一市斤两万块钱,和当年相比涨了200倍。
“你真是买不起了。除非碰到说这家出了事了,那家要出国了,问你能不能收,那就开一个低价,现在只能趁人之危了。”海岩说几年前去参加一个拍卖会,举牌了。后来一个收藏家朋友说:“海岩,整个场里只有你一个收藏家,其余的都是资本家。”
口述
花梨木收藏ABC
我最初收藏家具就是在家里用,十几年前单位福利分房,装修的时候我想在西式客厅里摆上一两件中式家具,当时流行混搭,就和同事跑到香河去买家具。回来时经过燕莎元亨利家具店,我就想进去看看。我的同事说:“这店不能看,里面是卖黄花梨和紫檀的,看了这个就不愿意买别的了。”我当时不信这邪,坚持进去看看。没想到,一进去就拔不出眼了。
我是买新家具起步,目前为止买了大概七八百件的黄花梨家具,从明代到今天四百多年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具都买,看的话大概看了不止一万件黄花梨家具。
花梨木家具看什么?先说老家具看什么。第一个看款型,款型决定它的“路份”——— 等级的高低,文房家具高于卧房家具,卧房家具又高于厨房家具。第二要看它的年份,是明晚还是清早?清中还是清末?还是民国?这个一定要看,因为它决定价格。第三,你要看它有没有修配,历史上哪修过?有多少是后配的?第四,要看它是否传承有序,曾经谁收藏过?谁拍卖过?比如说佳士得拍卖过,在哪,有没有记载?譬如这个东西王世襄玩过,王世襄玩的东西就贵,你看像王世襄一个紫檀的雕龙笔筒前年成交的,卖了5520万,它如果没有“王世襄”三个字卖不了这么多钱,那么你就要看谁收藏的,有些大收藏家收藏过的价格就高。
新家具不看这些,新家具所有的款型都是仿经典款型,不可能有修配,新家具最主要的是不要把材料看错。因为一个100万的新家具,其中95万是材料钱,那5万是款型和工艺钱,款型和工艺你看好了,材料看错了,等于95万亏掉了,所以我们集中精力是看材料,你不要把越黄(越南黄花梨)看成是海黄(海南黄花梨),越黄还分北部料、南部料,海黄还分东部料、西部料,分海口料、三亚料、尖峰岭料、霸王岭料、巴所料、白沙料,还分油梨还是糠梨、黄料还是红料,还分树根料还是树干料或是枝杈料,分一木一器还是七拼八凑,分宽窄,分厚薄,这些你必须是要大量的看,积累经验,肯定看得多的人有发言权。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