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龙美术馆:从单一到群体的可能
2014-04-11 10:35:43 谢媛
--“一城两馆”系列观察之二
龙美术馆浦东馆是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和王薇创办的第一座私人美术馆,2014年3月28日,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的准备,随着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建成开馆,这就是龙美术馆群“一城两馆”新美术馆生态的开始。
从单一到群体的可能
如何让一城两馆“龙美术馆群”的未来更具可能性,是龙美术馆的创办人和管理者一直思索的问题,在发展中,有些问题依然要面对并逐步解决:一是对于两座美术馆藏品的分类与梳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两座美术馆的建筑、特点与优势,让两座美术馆聚合起更为广泛的社会人群。
对此,王薇的想法是,每个展览要尽可能放慢速度、不做展期太短的展览,一方面可能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欣赏展览,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把每个展览的学术、教育做得更细致,同时,美术馆的教育活动也要放在重要位置去发展:“浦东馆现在是区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基地,我们每个展览跟会跟进教育,比如说马上六一儿童节,浦东馆在完成李树基的展览策划后,教育部门会将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先做出来、然后招收暑期班、老年人的学习班、包括书法班,从一老一小开始,中间还有女性,慢慢的做成一个全社会的美术馆。国家美术馆没有这么一个范畴,我们是要做得更灵活、更机智,让大家更能学到东西”。
“除了暑期班,我们还会有道德教育的方面,因为很多家长忽略了小孩子道德方面的一种教育,他们更注重于小朋友的学习,其实学习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道德,没有道德,你功课再好这个孩子是没有用,我们所有的同仁都非常积极努力地去做美术馆教育这方面的事情。”王薇说。
第二个依然是对于美术馆造血机制的探索,黄剑坦言,这也是他们日夜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美术馆实行单馆50元/人,联票80/人的票价机制,但事实上,门票收入对于浦东馆每年达千万的运营投入、西岸馆每年预计2500万的运营投入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国内外也很少有一些美术馆是靠门票来维持收入,就算这些门票产生的收入,我们也会很快地把它反馈到美术馆的建设维护和公益活动中,我们从来不把门票当作收入的一部分,未来也不会把门票当成是我们美术馆的一项重要的收入来算到运作成本里面去”。
所以,对于开馆仅一年多的龙美术馆而言,有关于造血机制的探索依然在继续:“从创办人的角度,他们还没有给我们这个压力,他主要还是通过其他的产业的收入来支撑美术馆的发展和建设,维持美术馆的正常运作。但是他们没有这个要求,不等于我们不努力,从百年大计来说,美术馆还是要有一定的造血机制。”“除非承接Dior这种性质的商业性的展览,其它我们美术馆也不会以商业展览为支柱,所以我们也在寻找拓展这方面的方式,但是我们的原则就是我们不能伤害美术馆的公益性,更不能影响它的学术品质。我们也会有一些比如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艺术机构的合作,这其实是世界各个美术馆都在做的一件事。”
美术馆是一个百年大计,对于新生的“龙美术馆群”也只是初具雏形:“虽然我们的建筑、规模和收藏品都是世界级的,但是我们的美术馆远远称不上世界级的。我们的创始人通过浦东馆这一年的运营,他们也慢慢地意识到美术馆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去一步步完善的,而不是说今天开了这个馆,明年就可以跟那些老牌的美术馆相媲美。有些工作是急不来的,比如说像学术研究、学术积累、这是要长期积累的。”
“都在讲国际化,国际的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就是你怎么去做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专业,你自然而然就国际化了。我们的收藏品和场馆是毫不逊色的,有了这两个基础,以及我们主观努力,相信国际化这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黄剑坦言。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