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微雕失去文人竹刻韵味 扇骨雕刻逐渐流行

2014-04-18 18:47:21 未知

明清竹刻中的文人元素

  竹雕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早的品类之一。虽然竹雕多为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所以竹雕历来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其与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合称为“竹、木、牙、角”。近几年来,明清竹雕作品的价格不断攀升,个别竹雕作品的成交价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的天价。竹雕艺术品同书画作品一样饱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随着对工艺美术认识的加深,鉴赏和收藏风气的日渐浓厚,人们开始对竹雕的艺术价值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那些带有文人落款,凸显人文价值的精品之作在市场中率先启动,成为杂项中引人瞩目的艺术品。

  4月12日下午,著名研究学者左烨女士将以其多年在博物馆从事竹雕保管与研究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您揭开竹刻艺术的神秘面纱。

  左烨,无锡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2006年-2008年,任职于北京首都博物馆业务部;2008年至今,任职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全面主持文物管理工作。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多篇。论文“微妙起伏 以器载道”发表于《收藏家》2008;出版专著《岁月遗珠——考古文物拾翠》齐鲁书社,2003; 出版专著《无锡文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微雕失去文人竹刻韵味 扇骨雕刻逐渐流行

  到清代晚期,刻字逐渐形成了字越刻越小的风格。蔡兆的小楷扇骨被后人评价为“图玄隐迹”。到薛佛印、于硕这些人的时代,变成了微雕。那个时候是不像我们现在有放大镜可用的,做微雕这种小字纯粹是凭一种感觉,也有人评价说,这个时候的微雕已经失去了文人竹刻的韵味在里头,变成了技法的炫耀。

  扇骨是清代晚期以后非常流行的刻法。清代后期的时候,文人用扇非常讲究——每天出门,扇子是一定不重样的,今天可能是刻字的,明天刻画的,后天是象牙的,反正每天都是不重复的扇子。另外,扇子上的扇画也适时应景,春天要合春天时候的图案出去,夏天出去的时候得拿着画有荷花的扇子出去。

  金西厓是民国时候的竹刻大师,主要以雕刻臂搁见长。可以说,自金西厓之后再无竹刻大师。

(责任编辑:张天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