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克里姆特之《吻》

2014-04-22 08:50:11 奕品

  吻(布面油画) 180×180厘米 克里姆特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1897年退出该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浓郁的装饰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吸收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年画等装饰要素,把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为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因素,并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油画表现形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吻》。

  《吻》是克里姆特艺术生涯中所谓“金色时期”的巅峰之作,清晰地定义了一个让他沉迷多年的绘画主题:人类的拥抱。1904年,克里姆特为布鲁塞尔斯托克莱宫的宴会厅绘制系列壁画时,把《贝多芬浮雕饰带》中“给整个世界的一吻”的形象素材整合为其中一个画面,壁画的这一部分被命名“爱的满足”。

  几何图形和花卉纹案组成的抽象装饰图案占据了画面主体,克里姆特对实用装饰艺术驾轻就熟,由于出生于一个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的家庭,从小就接触了许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因而他最早把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打破了欧洲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不登大雅之堂的局面,使得一度被否定的平面装饰艺术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在《吻》中,他用一层金粉涂层来营造背景那闪烁发光的观感,在人物的服饰上则用了闪亮的黄金箔片。他对奢华的黄金色调的特殊喜好部分源于他对马赛克镶嵌装饰的兴趣。意大利拉文那教堂的马赛克让他叹为观止,旅行之后,克里姆特将意大利马赛克的镶嵌技法加以调整用于自己的作品。在《吻》中,镶嵌装饰的效果最明显地体现在茧状的金黄色区域;这一镶嵌区将一对爱侣环抱在内,与外部世界隔绝。男人和女人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纹样,而这些长方形、螺旋形、圆形的各色图案有着很强的装饰性效果,也充斥着神秘的象征意义。

  在克里姆特众多的人类拥吻图像中,男人的面孔总是处于被遮蔽的模糊状态,重点表现的都是女人的面庞。《吻》中的女人双眼闭合,娇柔地依偎在男子的怀中,仿佛正沉浸于爱情的兴奋喜悦中,流苏状的飘坠装饰条在女人身下如瀑布水帘般摆动,覆盖了画布下方花团锦簇的类似河岸的斜坡,这是这幅爱侣拥吻场景中唯一的现实事物意象。在这种金黄色的色彩和鲜花的包围中,人们仿佛从世俗的观念和道德的约束下解脱出来,感到一种温馨、浪漫、富有激情的生命冲动。

  埃贡·希勒曾这样评价道:克里姆特的《吻》中的爱情是苦涩的,而非幸福的;是伤感的,而非热烈的。从爱情的不可得、生命的不可知转而只单纯地用物质来窥视生命或以死亡来赞颂生命,再将生命顶礼膜拜,这是克里姆特最典型的画风。总之,夸张的色彩、大胆的构图、迷离的情怀,成就了人类装饰绘画中经典的一吻。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