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故事活动】那些年 在青龙巷淘“画”的日子

2014-04-22 15:30:11 未知

  武昌青龙巷是一条狭长而僻静的老巷。它与司门口的长街平行,北接中华路,南通民主路,九曲十弯,宛若游龙,两边多是砖木结构的旧式平房。据武汉地方史志记载,青龙巷成街时间非常早,可以说有了武昌城就有了青龙巷。清季民国的青龙巷颇有集市风貌,各式店面众多,行人熙攘,可谓盛极一时。后因交通不便,慢慢形成了居民区。其古老的风态,百年之荣光,至今仍依稀可辩。

 

  大约90年代初,在青龙巷通达民主路的巷口,聚集了几个旧书摊。这些书贩们大都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居民,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每天上午,他们跑遍武昌各个大街小巷的废品站,买回认为有价值的旧书之类东西。按古玩行的流行叫法,这些书贩们应该就是跑一线的铲子。下午2点以后,他们就会陆续来这里,摆摊设点出售旧书,偶尔也有些字画、邮票、钱币等各种旧物。旧书以外的他们通称“邪货”,大概这类物品是偏门的缘故,熟一点的淘客来了,首先会问他们收到“邪货”没有。最初,我还不知他们说的是啥,日子久了,这些专属的术语我也叫的很溜口了。这些东西既然是他们从废品站按价称斤回来的,所以叫卖价格很低,只要是有赚就卖,不但现在看来是匪夷所思,就是当时也非常便宜,那时的价格,如今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三镇很多开店的老板也在这打货。随着各类旧物流向三镇,知道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慕名逛摊寻物、搜书的各色人等每天下午都出没此地。旧书生意好做,小贩每月的收入比一般工薪阶层还高,便引来了更多的书贩在这里摆摊。这样,青龙巷就慢慢形成了武昌地区最大的旧书集散地,一时与汉口江滩、泰宁街齐名。90年代末,由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这里不让摆摊设点了,于是这些书贩们或在高校附近开店或周末去硚口崇仁路继续摆摊,青龙巷昔日旧书市的热闹与故事再次成为人们的回忆。

 

 

  旧书贩小周个头不高,人长得精瘦,气色也常常不大好,也许是他嗜酒好烟的缘故。听熟悉他的人说,他喜欢夜生活,早上起得晚,每每去废品站都收不到好点的东西,所以不常出摊,就是出摊,也是几本旧书和一点儿不像样的杂物,东西少,就搭在别人摊上叫卖。

 

  那天下午,小周出摊很晚。他晃晃悠悠骑着自行车来到市场时,各个书摊的热闹劲儿已经过去了,他的出现并没有给旧书市带来新一轮的高潮。他带来的依旧是几本没什么价值的旧书和杂志,不能吸引多数淘货者的眼球。倒是他车篓里的一卷纸筒引了我的注意,于是走向前,拿出来一瞅,是一帧山水扇面。原为一把成扇,估计后来扇子用坏了,扇主人遂将扇面托裱成镜心。纸色陈旧自然,老画无疑,便收入我囊中。

 

  《松阴古寺图》绘:流溪蜿蜒,疏林坡岸,山峦叠翠间隐隐透出幽静的古寺,近景处苍松古树,草木华滋。题识:“余在京师蔡小石太仆斋中,见白石翁临黄鹤山中樵者松阴古寺图,背临一过消此长夏,略得其神。壬申六月彦泽绘于鄂州五清书屋。”钤印:彦泽画记(白),五清书屋(朱)。款识中所说黄鹤山中樵者、白石翁分别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和明四家之一沈周的别号。此画是彦泽背临沈周摹王蒙之作,关于作者及成画时间,因限于资料短缺,一直无从考据。直到前几年偶然的一次百度,得见2010年江苏嘉恒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常州首届艺术品拍卖会”收录其山水镜心设色绢本团扇,该扇作于已卯年(1879),款识:步青仁兄大人雅正彦泽汤正镛;钤印:彦泽画记(白),五清书屋(朱),与我所藏《松阴古寺图》钤印相一致。由此,我才断定这幅《松阴古寺图》是清末汤正镛所画,成画时间壬申即为同治十一年。

 

 

  《毗陵画徵录》:“汤世镛,字彦泽,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画家赵于冈婿。官至湖北荆州通判。工山水,不宗一家,笔意苍老。”清李放辑录《画家知希录》也说:“汤世镛,字彦泽,官荆州通判,山水摹仿宋元。”

 

  汤世镛与武昌黄鹤楼还有一段渊源。据清丁守存《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载:同治七年,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郭伯荫倡议重建黄鹤楼,积重资,选良材,“以武昌守黄昌辅董其事,而以候补通判汤世镛、从九品符秉忠等驻局监理。” 同治八年(1869)六月,黄鹤楼重建工程完成,“楼凡三层,计高七丈二尺,加铜顶九尺,共成九九之数。柱周六七尺以上者四十八楹,为地基周径长二十丈有奇,宽八丈有奇。楼八面,各宽四丈五尺。余材重建太白堂、一览亭、涌月台、留云阁、白龙池等处, 以复故迹。”时,汤世镛为重建后的黄鹤楼题联:“浩劫定三千,最难忘树绕晴川,草萋芳渚;壮观吞八九,看不尽大江东去,爽气西来。”至今尚存。

 

 

  汤世镛与清词人书法家蔡小石(蔡宗茂)、恽毓鼎友善。他和清末著名书法家杨沂孙同为武进赵于冈之婿,其岳父赵于冈是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工诗词,善写意花卉,尤工兰,韵致洒落,得文徵明遗意。偶仿恽寿平,古木竹石,尤极清旷之致。有《约园词稿》传世。《毗陵画徵录》、《清朝书画家笔录》均有记载,特别是其建造的私人花园“约园”更是闻名遐迩,如今约园尚存于常州,园中依然花木扶疏、清流环抱。

 

  汤世镛虽然名头不大,传世作品不多,如今市场价也不高,我却非常喜爱他这幅作品。十几年来,我数度搬家,《松阴古寺图》却一直悬挂于客厅,时时赏之。

(责任编辑:王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