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一幅画谈有头脑的手艺人

2014-04-23 09:25:30 雷双

  如今,在我们艺术圈,“有头脑”仍是被人称赞的褒义词;“手艺人”呢,早成了地道的贬义词。

  今天我面对一幅空白的画布,想画向日葵,目的是想再沿着自己三年前的得意之作“幽谷”的技法重新演练一回,于是将那三联大画一一搬出,琢磨画面的效果——当初是怎么画出来的?摘掉眼镜,脸部都快碰到画了……但是对于那一次用油彩丙烯混合画出的效果如何形成,如今自己也不能十分明白。在此我想,富于理性的男性画家大概不会出现我这种混沌状况吧。今天我这种不能清晰地自我分析的情况是不是由于当初“感性动力突破理性结构”、忘情表达又不总结经验而产生的后果呢?这种情况于我绝非仅有。神来之笔的好作品往往出现于不经意的时刻,那一切不是意志的奇迹而是奇迹的意志,所以它不可重复。我但愿每画一幅都成为新的探索、新的解决。

  现在我就要重新开始尝试——好像从来不曾画过那幅画一样——就是这种进入语言实验的过程于我充满了吸引力。面临技巧的挑战,我跃跃欲试——看我能否达到那种效果甚至超过它又呈现意想不到的画面。这过程就像诗人与韵脚厮杀,像波特莱尔通过击剑的隐喻将其中搏斗的因素作为艺术因素来表现:“决斗是每个艺术家都幸免不了的。”是的,那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紧张、细致的即兴反应,是处于“奇特的作战状态”。

  你瞧,在此我谈的全是技艺或者说是绘画的手艺,对照当今的艺术主流,显得那么滞后,那么反动。我不赞成“话语对视觉的统治”,尽管我的作品并不是纯视觉的(是具有意义的)——但我是那么看重视觉自身的意义,舍此,我想自己将不会用绘画艺术来作表达。

  再谈头脑、思想。它体现在我的诸多方面,如果具体到艺术创作这一面,也往往是与感受力形式相关的思想,我的视觉思维常常与我的绘画平行,意义总是随着画面的进展而出现从而打破预先的设想。我的艺术既不是纯技巧的也不是纯观念的,我讲求的是创造独特的视觉经验并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绘画本体论。

  天才诗人茨维塔耶娃有这么几行诗句:“我知道维纳斯是一件手工艺品,|我,一个匠人,熟谙手艺。”如果艺术还要以视觉的方式存在,那么手艺当然重要。我自豪于自己的手艺,它使我驾轻就熟或是挫折连连去体现自己头脑里的种种想法;它是我走向自己的“途径”,它是自我精神建构的基石,它让我去实现自己的近期及远期的目标——画出一幅幅好画——前者是让人过目不忘,后者是无论多少年之后,它们都将因绘画艺术语言自身的价值而存在。这就是我这个反动派——有头脑的手艺人的简单愿望。

  (以下文字摘自雷双的《玫瑰.岩石》一书)

  幽谷 180x312cm 2010 12

  画这幅黑色、蓝色做背景的向日葵,当第一遍色彩铺上去时出现了一些偶然的效果,我就想将这种草图般的感觉延续下去。

  画着画着,主体置于黑色蓝色分割的形状中就像是在幽谷里盘旋,它们的造型呈现一种悲怆的意味……哦,幽谷、幽谷,我的青春岁月仿佛与它相连。那并非绝望的幽谷——我青春的天幕上仍有星星在闪烁,那是青春生命自身在发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寻找外在的光明而不得,则靠内在的光明去照亮自我,那心中之火靠书籍点燃;幽谷的生活意味着独善其身,当我青春的枝桠无法在外部空间伸展时,它们将我内在的精神空间撑得扩大起来;幽谷,于我是孕育梦想、滋养灵魂之地。而我们那一代有多少人的青春沉埋在那里了……

  这些幽灵般的向日葵,是我有意无意中作出的“青春祭”吗?哦,“我们眼泪的沉淀,/正是支持祭坛的岩石。”(里尔克)

  向日葵、向日葵,又一次与我的青春相遇,它好像成为我心灵的对应物一般。画面上那冰晶般的葵盘浸染着背景中的蓝色,生命的温度融入其中:而画作的精神骨骼由尖刺般的棱角造型来体现。

  恰在不久前读到弗莱论塞尚的话:“最深沉的情感只能像芳香一样……从形式中溢出:这种形式只能以其纯粹本质加以考虑,而且不指涉相关的观念”。是的,从形式中溢出,对于我这个形式至上的画家尤其如此。这一点在我这里常常表现为视觉思维不先于绘画而是与之平行;表现为意义总是随着画面的进展而出现从而打破预先的设想。——2011

(责任编辑:杨红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