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书画秋拍 藏家综合实力崛起
2014-04-23 09:20:16 苏勇
马远 高士携鹤图 镱心 水墨绢本 2472.5万元成交
马远 松岩观瀑图 镱心 水墨绢本4082.5万元成交
2013年秋拍中古代书画稳中有升的态势,对于尚处震荡调整期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起到了聚拢人气、稳定行情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透过各项具体成交不难发现,部分拍品高出估价数倍成交背后,藏家鉴赏能力和投藏技巧的提升,而这也显示出古代书画市场的成熟趋向。
《石渠宝笈》仍是金字招牌
源于古代书画鉴定的高难度,以及国人“帝王情结”的使然,由乾隆、嘉庆两代帝王主导编撰的三编《石渠宝笈》,长久以来贵为藏家购藏古代书画的首要依据,凡《石渠》著录书画无不以高价成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行情的起伏变化下,近两年《石渠》著录书画的势头有所减弱,不但成交拍品的价格冲击力有所减弱,甚至出现了流拍的现象。但值得关注的是,在2013年秋拍中《石渠宝笈》再掀波澜,多件著录书画高价成交,可见这一概念并未过时。
在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大观”夜场中,有两件引人注目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其中董邦达《葛洪山八景》八开册页,估价750万元至1000万元,最终成交价5060万元。文徵明行书《杂咏》手卷,估价2200万元至2800万元,成交价5117.5万元。著名书画鉴定家刘岩介绍,这两件作品的估价都比较低,是经过很多轮次的竞价才攀升至高价的。“当时我身在现场,在此起彼伏的竞价声中,既能感受到藏家间的斗智斗勇,也体会到藏家花钱时的谨慎和对拍品的热望,而不像以往那样,毫无顾虑地不停叫价。”
宋元书画聚集人气
如果说古代书画鉴定之难,冠绝所有文物艺术品,那么宋元书画就是古代书画鉴定这一难点中的难点。因此,除个别拍品外,宋元书画的价位一直未有大的突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拍场中明清书画的价位成为“无源之水”。 刘岩说:“虽然以前市场上也频频出现宋元书画,但敢买的人很少,因为时代太久远,即便有著录也是明清时期的,导致鉴定难度高,分歧也大。但在此次秋拍中,却有多件宋元书画实现成交,说明随着藏家研究水平的提高,有人愿意去试水这一领域,也说明市场在某种层面上的进步。”
在北京保利“仰止——马远重要作品”专场中,马远《松岩观瀑图》镜心,估价1800万元至2800万元,成交价4082.5万元;马远《高士携鹤图》镜心,估价1800万元至2800万元,成交价2472.5万元。据介绍,这两件拍品均经近代著名收藏家史德匿之手,被鉴藏大家顾洛阜、王季迁等名家先后递藏,弥足珍贵。在王季迁家中收藏时,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等有鉴赏,均“啧啧赞奇,惊叹不已”,并且多有著录。在刘岩看来,这两幅镜心,风格上毫无疑问是马远的,但是否是马远的亲笔还可以继续研究。但这样高的成交价格,足可看出藏家对宋元书画的追求是不遗余力的,即便有些争议,也是热望不减。
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沈周《马嵬八景》手卷 230万元成交
除了高价位的宋元书画,在此次秋拍中,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却一鸣惊人以高出估价数十倍成交的拍品。位列北京保利古代书画日场成交价第一位的佚名《人物》镜心,即是其中之一。这件估价仅5万元至10万元,上面绘有一件宋末元初风格荷叶罐的镜心,虽然没有款识,并且边缘有裁损,但在各路藏家几十回合的争夺下,竟然以483万元的价格成交,可见人们对它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去研究,并且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与这件拍品相对照,在北京保利“欣遇——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上拍的《御骏图》镜心,却没有这么幸运。该作虽然绘画精工,骏马美轮美奂,线条遒劲有力,墨色深浅变化自然,彰显出体格精壮,神骏无比的高贵气质。但400万元至600万元的估价多少阻滞了藏家研究的热情,虽然有一个日本国华社的出版,却没有赢得藏家关注,最终无奈流拍。其实,如果这件镜心也像上述佚名《人物》一般,以较低价位起拍,极有可能也拍出四、五百万元的价格。总之,拍卖的结果既有偶然性,也有心理层面的诱导,略低的估价或许能让拍品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在北京保利“贻晴斋藏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还有一件仿南宋风格的画作值得记述。佚名《教子图》镜心,估价50万元至80万元,最终成交价63.25万元。从画面上看,这幅镜心表现的是苏东坡的教子名篇《黠鼠赋》,苏东坡发现一只老鼠被关在木箱中,打开箱子却发现老鼠横躺不动,貌似已经死掉,但当他将老鼠倒出箱子,那只老鼠却一落地就逃走了。有感于此,苏东坡写作了一篇有自嘲性质的文章,用来教育儿童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要被外物所左右。刘岩介绍,这幅镜心绘制极为精细认真,虽然笔墨追摹宋人,但从鉴定的角度看,定为明初更为合适,或为当时宫廷画家所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件拍品曾为越南元皇朝十三世保大帝(1926-1945)持有,并传至其家族后人,可谓出身高贵,同时说明中国古代书画在历史上对周边皇室的深厚影响。
有心之人方可拍场捡漏
藏家研究鉴赏水平的提高,让一些少有著录,甚至有些疑问的古代书画,在拍场上得到了“正名”的机会,进而获取到相对客观的市场价位。除上述几件画作外,在2013年秋拍中,类似的例证还有很多。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以230万元成交的沈周《马嵬八景》手卷即是其中之一。
刘岩介绍,从拍卖公司给出的说明可见,这件东西没有任何著录,只是后来有心人通过检索发现,曾在美国以单页的形式出版过一、两开。同时这一手卷的纸面气息锃新瓦亮,和新的一样,但是又有和沈周同时代的左赞、姚绶、钱溥,这三个人的前后题跋.,是一件典型的,被行家称为“真赛假”的画作。在过去,这样的画很多人是不敢买的,因为纸面太新,又没有著录。
他说:“虽然现在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一件沈周的真迹,但从几十万元拍到230万元,不难想象有不少人研究了这张画,并得出了‘积极’的结论。其实,从某种角度看,类似这样的书画拍品很值得关注。如果说场内藏家大多愿意买有著录、有出版,保真程度更高的书画拍品,那么研究《马嵬八景》这样的画作,一旦明确得出真迹的结论,便是一件沈周成化时期极为精彩的作品,市场价值不言而喻,总之,市场中所谓的‘漏’是留给有心人的。”
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 王原祁《春崦翠霭图》1840万元成交
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 乾隆御笔《四十二章经》册页 483万元成交
能够看出藏家视角扩展,研究水准提高的,还有一件在北京保利近期小拍中出现的《珍禽图》册页。估价仅为8000元至15000元的这件拍品,最终竟然以115万元成交。按说这件落款“青桐居士”的册页在绘画风格上和蒋廷锡毫无关系,为何能够拍出这样的价格?
刘岩说:“以前这类东西基本都说是后仿,但后仿是什么时候仿?有人认为是民国,有人认为是新的,但是这样的价格,这样的东西每年都有若干件出现,而且价格还有所上升。可见,一定有人对这类东西有一个‘正面’的认识。”
目前有人经过研究认为,这样的册页有可能是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等西洋传教士画家在宫廷中带领学生画的东西,是学生对老师样本的临摹,所以会出现很多重复的现象。据此,个别藏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收藏方向,在他们看来,这些西洋传教士画家先后在中国待了一百多年,带动了几十位中国画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绘画流派,定会有大量画作传世,对这样的画作进行收藏,对于补益美术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反,如果笼统地将它们归为后仿,或有可能是对历史事实的犯错。
选择名家精品更有保障
虽然通过研究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书画拍品,有机会在未来获得超额收益。但古代书画鉴赏知识的高壁垒,远非一般爱好者所能轻易逾越。对于绝大多数有实力,但缺乏时间和精力的藏家而言,选择经过市场反复验证的名家、并且多有著录出版的画作,在某种程度上更有保证。在中国嘉德秋拍大观夜场中,以1840万元成交的王原祁《春崦翠霭》立轴即是这样一幅佳作。
曾经陆时化、陆愚卿、诸华递藏,并多次著录于重要文献的《春崦翠霭图》轴,为王原祁六十三岁时所作,虽仍取法黄公望,但已风格自具,化古为新。画中景象崇高巍伟,笔墨质朴圆厚,耐人寻味。刘岩介绍,包括王原祁在内的“清初四王”是艺术品收藏中最正宗,最有指导意义的的藏品,第一,画风正统,经得起推敲。第二,作品质量普遍比较高,第三这件《春崦翠霭图》轴,出版著录加品相一流,尺幅也比较大。
“在古代书画拍场上买这类东西是最保险的,相当于在近现代书画部分中买齐白石、张大千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名家艺术创作的潜在魅力将会逐渐释放,为更多人所熟知,前景不可限量。在秋拍中,类似这样的拍品还有同在嘉德大观夜场,却是当天晚上最后一个登场亮相的乾隆作御笔《四十二章经》册页。只不过与中国嘉德在2011年春拍推出的乾隆御书《妙法莲华经》拍出的5577.5万元相比,483万元的价格明显偏低。这件册页乾隆写得极为认真,其中的御制诗也曾出现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这样的重要文献中,可以说是一件从出身到证明材料都很过硬的拍品,但由于放在了最后一件拍卖,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些。我们说,有资金的藏家如果愿意去博那些说不清楚的拍品,像乾隆《四十二章经》这样的作品也是一个机会,但这要等到夜静阑珊,高潮过后,大家兴趣减退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北京保利 2013年秋拍 顾炎武 楷书自著文 册页 (十一开) 水墨纸本 1725万元成交
藏家竞价需理智权衡
在古代书画拍场上。从内容到形式大体类似的作品先后上拍的情况并不少见,与乾隆《四十二章经》类似,在北京保利“欣遇——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出现的顾炎武《楷书自著文》册页,与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3162.5万元成交的顾炎武书《五台山记》,是前后呼应的姊妹篇。但与提前半年上拍的《五台山记》不同,《楷书自著文》在同样以30万元起拍的状况下,最终成交价少了近一半,以1725万元落槌。
刘岩介绍,在某一件以往市场未见的东西首次上拍时,相对的唯一性和新鲜度,极有可能让它的价位超出市场合理的区间,但第二件东西出来时,藏家就会有一个冷静的思考,一个比较公允的价位就会出现。从《楷书自著文》1725万元的成交价可见,其中既有《五台山记》3162.5万元的引领,也有新鲜性降低后,市场给出的合理判断。换而言之,藏家对某件拍品价格的框定,既要有对这件拍品价值的认同,也要把各种前后因素考虑进去,把握好一个适于自己的度,既不能太冲动,也不能太保守,否则要么多花钱,受到利益损失,要么买不到东西,白费很多功夫。
基于上述分析,拍卖公司对于拍品估价的确认,也是影响藏家购藏的重要因素,估价过低固然可以引来很多关注的目光,但也有可能让竞价在较低区间进行,影响作品真实价位的实现,与之相反,估价过高,又往往会让一些拍品非常遗憾地遭遇流拍。北京保利夜场中,估价800万元至1000万元,没有实现成交的石溪《秋山草堂图》即是此中例证。
石溪《秋山草堂图》纵162.5厘米,横46厘米,设色纸本。作于康熙五年(1666年),是晚年病魔缠身的石溪在老友周亮工探望时,兴之所至,即兴挥毫数幅画作中的一幅,此作以雄健的秃笔和渴墨作群山巍峨,层峦叠嶂,具有奥境奇辟,绵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刘岩介绍,在2013年嘉德春拍中有一件石溪《为周亮工作山水》立轴以2357.5万元成交,与之相比,这幅《秋山草堂图》在品相上还略胜一筹,同时还有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三位近现代大家的题跋。之所以未能实现成交,在于没有流传有绪的证明,容易让人对真伪提出质疑。与之相比,嘉德那件《为周亮工作山水》有著录,上面周亮工的话也在很多书上被提及,而《秋山草堂图》虽说也是为周亮工画的,但在美术圈的影响力却小很多,名头不响。其实,这件拍品本身而言还是不错的,无奈流拍在于800多万元的价格不是一个小数目,有这个实力的藏家更愿意去买一些有著录,质疑少的书画,所以对于一件书画拍品的取舍点也在这里,在钱很考验人的情况下,主要看藏家在价位与品质怎样去衡量。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