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记忆2013·访谈杨抒怀: 摄影记者应该拥抱新媒体

2014-04-23 10:00:50 未知

  4月19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记忆2013·中国新闻摄影盛典”颁奖典礼在太湖之畔的吴中区举行。

  本届评选,经推荐委员会和各大媒体推荐,广大新闻摄影从业者自荐,“记忆2013·中国新闻摄影盛典”共有182名摄影记者、64名图片编辑、61件多媒体作品参评。据统计,85%的参评者和参评作品经由推荐委员会推荐,15%来自自荐参评。参评十佳摄影记者者以传统的通讯社、报纸、杂志为主,参评十佳图片编辑者的供职单位除平面媒体外,还有通讯社及新浪、腾讯等互联网平台,选送参评十佳多媒体作品者既有走在行业前列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也有从事多媒体制作的专业公司。最终评出的“2013年度十佳摄影记者”10人、“2013年度十佳图片编辑”10人、“2013年度十佳多媒体作品”10件,反映了当下中国新闻摄影的现实业态,体现出相当的专业水准,具有一定代表性。

  就此话题,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奖作者,从他们的言语中,让我们一起感受

  “十佳”。

  访谈一:杨抒怀 晨报周刊(十佳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应该拥抱新媒体

  从业10周年后的他,从战争、洪水、干旱、灾难、伤病、别病等硬新闻题材中抽离出来,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公共话题。残酷的事实有时候会他煎熬和无奈,但他选择了一个直面现实又能表达自我的大主题,展开多个维度的拍摄。因为负责,所以他晨昏颠倒、昼伏夜出;因为渴望,所以他奔波辗转、忍饥挨饿;因为热爱,所以他思考、焦灼,勤奋、突破。他在以自己的努力做好一名杂志的摄影记者,他以自己的选题和操作着,证明着摄影同样可以下一盘很大的棋。

  我和所有摄影记者都是一样的,一直在拍照。从晨报到周刊,也是我的一个转变,杂志给了我一个新的窗口。我认为,现在的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都应该拥抱新媒体,纸媒、杂志、互联网、微图片的传播,其实都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作为一个摄影记者的开题方向不应该只仅限于一个平台。很多摄影记者想着这个东西不适合在纸媒发,就不拍了,这是不对的,你面向的还有很多很多平台,所以必须拥抱新媒体。

  摄影师要完成报纸的专题很容易的,由于报纸版面的限制,一般一个专题最多也只能发8张左右的照片,但是互联网对摄影师的要求则偏高,由于他们不受版面的限制,对一个专题能够更深刻的展示,动不动就需要20幅,那么,请问,一个专题中,你能拿出20张吗?

  刚开始当摄影记者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多参加大的新闻事件,如矿难、地震、海啸等,可是时间久了之后,觉得自己拍完现场后,你对这个城市一无所有,没有人脉,所以很难深入。而在长沙做的一些专题,也是我喜欢的,对于这个城市的文化、人脉、气场等等我都很了解,这是我的优势,我也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拍摄。

  我成为了我身边一个拍照的人,我成为长沙的老口子,因为我会扎根这个城市,去窥视这个城市,所以才成就了我的一些作品。其实我身边有很多题在做,我每认识一个朋友后,他都会给我反馈,我都会找到一个题。任何人都不要“端”着,一旦“端”着你就看不到其他的面,要体验生活,开题的方向才会更广阔。其实,很简单,每一个题材都来自于生活,关键看你能不能抓的住,且做的好。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