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鉴赏笔记第16期】读懂土沁——出土器物的身份证

2014-04-23 14:06:05 王歌

  编者手记:鉴赏笔记开篇以来,一直是采访藏家、鉴赏家就某一或某一类的艺术品做论述与点评。前日在翻阅一些往日的手札,突然有想要梳理过往学习心得的想法。对于熟悉高古器物的人来说,“土沁”绝对不会是个陌生词,那么今天也听我分享一下自己读懂土沁的故事吧。

  “如果一件器物曾经入过土,那它或多或少带有被埋藏的痕迹,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识读它,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这是父亲在收藏上的一点心得。

红珊瑚鼓形珠

  在2009年,我大学毕业将要赴英国杜伦大学读研。在离家前夕,父亲买了一颗较大的红珊瑚珠子佩挂在我的胸前。我知道父亲的心思:这颗红珊瑚将寄托着父母的殷殷思念陪伴着我在遥远英伦的生活和学习!父亲平时喜欢收藏一些陶瓷古物,但像珊瑚这类有机宝石却从未碰过。我知道这颗单珠的价格并不便宜。也十分好奇父亲为何不担心买到假的或者染色的珊瑚吗?因为这类东西造假十分厉害! “我的确不懂珊瑚的鉴定。但这颗珠子的虫眼和钻孔里面还残留了部分土沁,所以我断定它应该是颗出土的古珠子。我相信在地下埋藏了数百年的珊瑚被染色的可能性为零。”这是父亲给的答案,他凭借鉴藏古器物的经验来判断这颗珊瑚珠为古代遗存,并且是颗天然珊瑚珠。

珊瑚珠内残留有土沁

  一晃很多年过去。这颗珊瑚珠子陪伴我飞去英国,复又飞回祖国。终于有很多同好或者藏友看到了它。然而许多人都认为这颗珠子是染色的,换句话说,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鲜红的珠子少有不染色的。于是又增加了我跟父亲就这颗珠子真伪的讨论。父亲告诉我:“引来一大片质疑声,我当然要仔细研究。但经反复推敲,还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首先珠子上的土沁非常真实自然,呈现的状态也多与其他出土物一致。不仅如此,器物上的钻孔为对钻而成,衔接处出现台痕;孔壁光滑,显示所使用的工具原始而且钻速缓慢。另外器物皮壳呈现自然老化的痕迹也在提示这是一颗有年纪的珠子。”

  这颗珊瑚珠子,鼓形,颜色鲜红,高2厘米,腰径2.5厘米。色泽整体有不均现象,偶有白斑和虫眼,因质密度较大有压手之感。用十倍放大镜观察会发现珊瑚的纵面平行条带状纹上下延伸。父亲认为上述诸多指标都反映这颗珠子的天然性。我也借助网络工具以及相关书籍了解珊瑚鉴定方面的知识,并对这颗“有争议的珠子”进行一番判研,最后依然模模糊糊、不知所终。这时不免偷懒地想,如果这颗珠子若真是珊瑚古珠,仅靠一星半点的土沁便毫不犹豫地买下,确实事半功倍!

青铜持灯佣

持灯佣底部残留的土沁

  的确,父亲拥有比较丰富的古陶瓷鉴定经验,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古陶瓷碎片,这些残瓦断瓷上都或多或少地残留了土咬的痕迹。父亲最初的收藏从高古陶瓷入手,随后眼界和思维拓宽了,便尝试各个时代各种材质的文物艺术品,品种包括陶瓷、青铜、玉器、木雕石刻等等。他把所有古艺术品归类为:出土的、传世的、出土加传世的。据此他认为,出土就该有土咬的痕迹、传世就必须有使用的痕迹、出土后流传就必须兼有地下和地上的双重特征。因了对出土品的熟知,他不仅把辨别土沁的方法运用在陶瓷器皿上,同时也在其他出土材质上也同样细查土沁,判断真伪。早年曾有一个青铜持灯的人物造像出现在他的眼前,那时他还没有涉足青铜制品收藏,对铜质、皮壳、红斑绿锈尚不熟悉,便仅凭对器物神韵的理解和底部残留的土沁痕迹就决然买下藏品。这件器物至今仍然是他的心爱之物。虽然过去了很多年,现今的他已经具备了相关的青铜文物的鉴定经验,但在很早以前仅靠对土沁的观察就帮助他成功收藏了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持灯俑。

  常有这样的疑惑:“既然识别土沁的意义那么大,那么一切出土品都用这种方法岂不屡试不爽了吗?”并不是这样。无论是陶瓷或青铜以及其他材质,显然要先从大的方面把握。比方时代特征、工艺流程、气象神韵等。土沁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像某些材质紧密的物件,埋藏的土壤条件又特别优良,甚至找不出星点土沁痕迹,综合鉴定就显得特别重要。

  “说到土沁,当今的仿造者什么都能模仿,土沁想必也能造出来?”“当然能造出来,但总有露怯的地方。我们有时候用肉眼看到的土沁是单一的颜色和缺少变化的,但是在高倍放大镜下面,我们能看到丰富多彩的颜色,造假者制作的土沁显然不会那么丰富;其次土沁的附着、土沁的钙化、其中有没有夹带有机物、有没有掺和胶质、什么地方该有以及什么地方不该有都必须面面俱到。我不敢说往后土沁的伪造能达到什么程度,但目前还达不到让鉴定者无从下手的程度。”

  我也曾经跟父亲做过这样的探讨:“万一有的器物真的让你找不出土沁怎么办?缺少了这样的印记您能放心吗?”对于经验丰富的人,如果器物能满足他一到两个鉴定要求即能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对我这样一知半解的人,最好能提供给我更多的鉴定依据。我经常会把一些很肯定的东西翻过来倒过去,以便寻找出更加翔实的依据让我来彻底地肯定它。

宋 青釉点褐彩马

白釉持荷童子

  前不久,巧然碰到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一批宋代瓷塑作品,其中有青白釉点褐彩马、白釉持荷童子和影青釉观音头像等。买者本想“献宝”,却不想遭到了一位朋友的质疑。

  “本来这些东西我仅仅瞄上一眼就能肯定它们是真品,因为这些作品的胎釉、神韵、工艺特征无一不让我认同。但是毕竟受到质疑并且是很有经验之人的质疑,我也没有怠慢。回到家后就在器物身上寻找我认同的印记(指土沁)。虽然这些东西胎釉紧密并且埋藏地土壤条件尚好,但在破口的疏松部位我还是觅得了我想看到的东西。这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谢谢这些印记存在,给我早先的判断又上了一道保险!至于朋友的质疑我们今后可做深入探讨。”买者这样说。

  土沁或者叫土锈、土咬——岁月之沧桑、历史之厚重赋予给它的“胎记”,它也许仅残留一星半点儿微痕,需要鉴定者去洞察;对它的解读也会各式各样,需要我们花费心思。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