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建立美术馆核心价值--专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

2014-04-25 08:53:51 白家峰 徐可

专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我们这里谈博物馆,与从gallery 这个概念出来的美术馆有区别,博物馆主要还是强调收藏,而不只是说在这个空间里做展览,展览完就算了。您怎么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个命名和它的定位?

  龚彦(以下简称):这个名字很像现在很多人喜欢的算命,并不是父母真的喜欢叫这个名字,算个八卦,这个可能不错,就叫这个名字吧。所以对它的个性和未来不一定有一个很明确的反映。可能我们很快就进入博物馆这条线路里面,但是从我们内心来说,更希望它叫“艺术中心”,就是会更轻松自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加入。博物馆对我们来说是有硬伤的,比如说,我们没有藏品。博物馆最基本的必须有藏品,博物嘛!但是因为馆是新馆,慢慢地在建立收藏。我们一年大约有四千万的运营基金,一年里面能募集到这点也不错啦!最初的时候,我们馆是不明朗的,展览都没做呢!

  艺:这个资金规模也还不错。

  龚:这是两个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起筹到的。这个基金也是两个馆一块用,而且主要用于收藏。财政拨款有一部分,但是很少很少。我们目前财政预算主要是用来满足人员预算等硬性收入,而专项基金则主要用来满足展览的需要,我们第一年由于有双年展的大型活动,由于这个专项活动的预算支持,我们第一年的差额比较小,大约几百万,这个也可以通过基金运作弥补,当然之后会有运营压力。

  艺:博物馆现在的架构是怎样的?理事会、艺委会、基金会的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

  龚:就是三位一体。我们努力的方向是,理事会办馆,政府是支持或者是托底,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判断,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管理运营。你很难说我们是百分之百的公立,因为我们只是依托政府,这样对学术建设是最好的。现在我们馆的性质还是不明的,没有法人。这跟中华艺术宫是不一样的,它的前身是上海美术馆,用的是上海美术馆的法人。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属于文广局下面的。我们现在要单独去批一个什么证啊,没有。有的时候,会碰到很多不便利,不过也蛮好,逼着我们去寻找第三条路。我们这么大一个体量,完全往民营发展是不可能的。资金和体量要同时考虑。现在是先有体量,再考虑运营。所以,政府托底、理事会办馆是最好的方式。到时候也会有大量的社会基金,也会有免税的资格,因为我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有配套的政策返还给企业。国内基金会所有的优惠都能享受到。

  艺:这种方式会不会促使国内形成一种专业美术馆的机制?这是一个西方相对成熟的美术馆办理模式,我们又必须和国内的体制相结合。您提到的现实的情况下,目前对美术馆建设最关键的是什么?

  龚:最关键的不一定是体制,因为这个不是想要就有。我们也要先迈出一步,还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核心价值。比如,我们为什么愿意在一个性质不明的团队里工作,大家的认知得落实,其实是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这是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能找其他东西去配套,比如政府,特别是社会的资金。上次在民营美术馆论坛,我听到很多是抱怨说 :我需要政策。这个真的很难,而且这个呼吁已经若干年了,跟不上。哪怕现在国外文化机制非常的完善,文化方面的财政预算也一直在缩减。经济不好,首先缩减的就是文化教育这一块。在中国,当代艺术刚起步,属于青春期,建立核心价值是最重要的。我们相对民营美术馆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起码不用太为生计去考虑。

  艺:目前馆藏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龚:很少,跟经费有关。虽然我们筹到了这个金额,但是使用方法我们还没有确定下来。目前在二十件之内吧,主要是双年展的收藏。

  艺:艺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哪些?

  龚:第一届我们希望是十一个人,我们希望有一个更有效的配备。十一人里,三位是我们馆里面的人,因为要明确告诉别人馆的定位,包括政府需要什么。其他的除了策展人、艺术史专家,我们还加入了建筑师,这在以前的艺委会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直以来,空间和视觉是隔离的。对空间的认识是展览成功的一半因素。以前我们看到双年展当中有些什么问题啊,表面看上去是一种野性,如果你的野性和空间能形成一种很好的结合,就可以很好地呈现,不然你只看到野性,看到求多求全。建筑这块是缺失的,这不仅是我们双年展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内整个艺术圈、美术教育知识结构上的问题,所以张永和也加入了我们的艺委会。同时,我们也强调亚洲性。说上海,大家都觉得是国际性的,总觉得跟中国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和亚洲就更没有关系了。这次我们也考虑加入一些印度的学者。这个还在确认当中。还有栗宪庭、丁乙,丁乙做艺术家的代表,Tate Modern 的馆长作为博物馆的代表。Tate Modern 跟我们的地理位置特别相像,江边,发电厂。Chris 是比利时人,也是艺术家,他更能了解艺术家需要什么,再和他的管理机制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以前通常是以行政化的方式管理博物馆,互相之间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引发误会或者是暴力的解决方法都不太好。

  艺:那么对于美术馆的团队建设有什么计划?人员构成及其背景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龚:我们目前的人员主要还是以筹建办阶段的人员留用为主,主要是国内的相关专业背景人员为主。当然接下来我们会试图再引进一些有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员,会考虑有海外背景的人士,但是需要有国内的工作经历,这样能够接地气。至于团队,我觉得六十人左右的规模比较合适,既能够满足运营的需要,也可以避免过多的人事问题。目前在团队建设中,我们的专业学术人员力量相对较强,运营和经营团队则需要较大的加强。

  艺:您是从艺术家的身份转到杂志主编,又转到馆长,给我们的感觉是您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不太一样的东西,怎么看待您最新的这份事业呢?

  龚:我觉得人的背景就像你小时候觉得身上有一块很难看的胎记,你很想摆脱它。出国后,可以重新看到你自己,我从小都想走出那个树荫。我不要我的影子。至于新的工作,我觉得美术馆建设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一种核心价值,目前很多人都愿意把美术馆做成一个可言说的东西,有个说法,对上、对下、对公众、对媒体,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要把美术馆建设成一个可感知的东西,这是美术馆唯一的出路,最早美术馆就是一个“好奇盒”,一个可以自己把玩的东西,我更希望能够回到那个状态,一种贴近生活的可感知的状态,美术馆就是一种生活呀。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