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影堂摄影奖再引争议,评选标准谁说了算?!
2014-04-30 13:55:37 未知
昨天墙报刚刚发布了一则有关2014三影堂摄影奖的争论性新闻“三影堂摄影大奖颁给90后朱岚清引发微博大战,小资格调低?荣荣独家回应”。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很快有网友在微博更大范围地进行讨论,更有自媒体微信跟随发布了一篇论述文章。荣荣在接受墙报专访时称有争议有讨论是好事,让我们再看看这篇针对今年三影堂摄影奖的评论,到底说出了热爱摄影的群体对奖项评选是什么看法?
(以下文章转自印铺公众微信号《一本摄影书引发的血战——论2014三影堂奖》,作者:和威)
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大奖得主朱岚清,这个年轻的90后摄影家最近在网络引起激烈争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正方双方的争论都为三影堂做足了话题营销,虽然这并不是三影堂的本意。大家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三影堂的评选标准,说到底大家还是对三影堂这个民间机构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和愿景。因为评委大多也是艺术家,所以这种计分制也是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所谓公正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讨论之后的妥协。这也是大家争论最多的标准问题,其实这是个悖论,因为一旦有所谓标准就会陷入新一轮的权力漩涡,标准谁来定?定了能否服众?标准了要不要有破例?好的艺术本来就是不循规蹈矩的,那有了评选标准后是不是又成为了制约创造力的一度屏障?
在我们面对这些争论之前,不如先了解一下大家讨论的作品本身,这次获奖的作品出自青年摄影师朱岚青的手工书《故乡书》,她的作品自述是这样写的:
照片拍摄于我的故乡东山岛,一座位于福建漳州南端的岛屿。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常让离乡人患上失忆症,使人忘记这里曾經存在过什么。我只能追赶着它的脚步,用图象来「对抗」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化。故乡从我出生起就在影响、塑造着我。就如同書的開始,我身著的是在阿嬤房間中尋找到的一件來自祖輩的衣服。故鄉和我就這樣互相作用著。我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它(故鄉)所希望我能看到的。拍摄故乡,仿佛是走上一条通往幽暗的记忆与我们原初内心的负向的旅程。
在作品中,我以「八尺門」「家」「食物、土地、神」「海」作为我重构故乡的线索,将这些收集到的故乡记忆与现实的碎片组合成一本可以翻阅也可以被展示的书。 通过这样的形式,仿佛能将这些空间、人、物件凝结在这些纸张上,并借由一层层地覆盖、展开,揭露出故乡之于我的意义。最终作品将以拆解的实体手工书结合放大的单幅照片以及从故乡收集的物件、声音的概念呈现,还原一个我对于故乡图鉴的再现。它将作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的故乡的截面,提供一个可供我们停顿下来触碰的故乡,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反思何为家乡的含义。
而且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朱岚青的展览布置非常别致,虽然出自手工书但并非将书本照搬呈现,而是借用书本的节奏有机的进行了重新编排,最终为观众呈现了一组满怀乡愁的作品。
回到争论本身。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正方双方的争论都为三影堂做足了话题营销,虽然这并不是三影堂的本意。大家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三影堂的评选标准,说到底大家还是对三影堂这个民间机构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和愿景,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主流摄影机构对摄影发展的不作为,和三影堂在这些年对中国当代摄影所作出的贡献。
评选标准
评价一组陈列在美术馆的摄影作品无论是摄影师本人还是评论人,都不能只视其为将平面影像放大后钉在墙上那么简单。一组上成的作品应该是作品与展场环境能够产生有机的化学结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看到(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看方式)认为出色的作品反而在这种由美术馆空间限定的比赛中默默无闻的原因。我想这也是三影堂奖有趣的地方。
三影堂奖评选过程是这样的,作品的布展往往是入选艺术家与展览负责人共同沟通的结果,因为每年三影堂入选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负责布展的工作人员和策展人会根据艺术家提出的要求和展厅情况综合决定如何展出,而这时就会出现两种艺术家,一种是将作品打印装裱好后交给展场后就等开幕,中间布展环节基本不参与意见;另一种艺术家会从作品装裱之前就开始与展厅进行展线的确认与沟通,从作品输出到布展尽可能的全程参与,确保展出效果(朱岚青属于后者)。在展览正式与观众见面前一天,会有一个评委评选过程,届时每个评委会在展厅依次观看每个艺术家的作品,并与艺术家就作品内容和感兴趣的问题当面交流,之后计分。当然因为评委大多也是艺术家,所以这种计分制也是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所谓公正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讨论之后的妥协。这也是大家争论最多的标准问题,其实这是个悖论,因为一旦有所谓标准就会陷入新一轮的权力漩涡,标准谁来定?定了能否服众?标准了要不要有破例?好的艺术本来就是不循规蹈矩的,那有了评选标准后是不是又成为了制约创造力的一度屏障?
进步与格调
艺术史本来就是曲折发展的,摄影更是如此,如去年饱受好评的连州摄影节大奖获得者“苏文”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大家都说奖的实至名归,但好的艺术案例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并不能就因为这样而说连州的评委比三影堂的评委水平高。
至于说到格调,那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一个懵懂青年故作高深就一定格调高么?几年前刮黑白风的时候大家都说颗粒要粗,刮景观风的时候大家比谁拍的窗户多,回归中国风后比谁有古意,都说日本刮小清新风,其实老一代日本摄影师也很抵触。其实说格调到不如看腔调,属于艺术家自身的腔调不应该被流行所左右,而所谓说格调低的人手中定有一本2014摄影流行趋势手册,对着“手册”评价发现小清新属于2008年的流行趋势便下论说过时了,这种表象对照式的评价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我不敢说朱岚青的作品一定代表了2014年度的中国摄影顶级标准,但她的作品无论从内容的完整性,到作品呈现的态度都是在展场中非常出色的,只是确实没有往届获奖艺术家那么“出彩”,但大家仔细想想所谓的“出彩”是否也是一种用力过猛的猎奇?
荣荣的三影堂
三影堂说到底还是“荣荣的三影堂”,虽然荣荣本人是大家非常值得尊敬的艺术家,在他的带领下三影堂也为中国摄影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三影堂如果想走的更远,那么在美术馆管理和经营上还需要再向前迈很大一步。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