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国画教学之我见
2014-05-04 11:38:04 未知
当前在国内,针对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国画教学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将成人化的教学模式用在小学生的身上,强调造型、用墨、用色的准确性。另一种是完全摒弃中国画的传统,一味强调儿童的自由发挥,任意涂抹,只是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在画儿童画。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水墨画艺术要想在当代更辉煌地走向世界,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的语言特质。笔墨、线条、写意性仍将是中国画的精神指向。
不管是成人,还是对小学生的国画教学,都不能穿透这一最基本的中国画教学的底线。本人根据十多年国画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国画教学,作如下几点思考:
(一)从工具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国画殿堂。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不仅是“笔墨纸砚”,还包括水、色、印、毛毡、笔洗等。我在教学中,花足够的时间向学生渗透国画材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笔与纸的细化分类,比如狼毫笔与羊毫笔的区别,生宣与熟宣的异同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中国画的神奇魅力。我在给第一次接触中国画的年级上课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画为什么叫中国画?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教师的背景介绍,一下子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艺术的崇敬之情。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小学课堂上的国画课主要是写意花鸟,它只是中国画的一部分,不能让学生认为这就是中国画的全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中国画的基本脉络,我查找了较多的图片和文本资料,将它做成PPT,在大量的作品及图片的直观引导下,学生的脑海里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国画体系。
(二)关注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表现在欣赏水平上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运用语言、选择图片、动笔示范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创设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得出答案。例如在墨色的浓淡干湿及笔法的运用这些基本技法的掌握上,我是这样做的:1.提出问题:国画作品中深浅不同的墨色是怎样调出来的?试一试,你能调出深浅不同的墨色来吗?2.你知道这些树枝、藤蔓、葫芦叶、荷叶等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怎样执笔?3.一笔下来有浓有淡,是怎么做到的?试一试深浅墨色重叠画,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4.先用水把纸打湿,然后在上面画墨线,会是什么样子呢?用此类极具探究性的提问去吸引学生,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都集中到你的课堂上来。
(三)赏读大师名作,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对于作画来说,技法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掌握,而认识的提高则需要教师要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出去看看画展,引导学生“读画”,一定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会特意安排“赏画”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感受国画中的线条美、墨色美、构图美、节奏美、留白美、意境美。同时,通过赏读大师作品,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大师的成长经历。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修炼的过程,消除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不正确的学习观。
(四)临摹优秀范作,体验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以本人之见,这种方法是不足取的,它没有考虑到小学生与成人的差异性,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我觉得,面对初学的小学生的临摹教学范本应该是物象简单、线条用笔清晰的范作,而且在临摹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足够空间,通过临摹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去熟悉中国画的笔墨纸砚,感受中国画的水纸墨色的独特性。
(五)对景写生,积淀塑造形象的能力。
深入生活,扩展学生的艺术表现面,就成为学生学习国画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桌椅、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乘凉、去超市购物等等。主要是通过对以上事物的写生练习,掌握运用笔墨描绘事物的本领。当然,在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写生积累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写生稿进行“再加工”。
(六)举办展览,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
小学生与成人一样,都有一种强烈的渴望被认同感,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先集中起来,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待画中不足,教师可设计一些启发性提问,如: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等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还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把全年级的优秀作品装裱起来,全校展出,学生也可以参与装裱过程,体验传统的艺术品加工流程的魅力。
总之,小学生学画中国画,不仅要改变传统的一讲二临的教学模式,还要改变成人化的教学模式,更要杜绝肆无忌惮地随意涂抹。绝不能把中国画当成儿童画来画。同时我们在国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美、线条美及意境美。不管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中国画的精髓——笔墨、线条、写意性必须得到重视。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