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通商口岸
2014-05-04 14:44:57 未知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1839年诞生于欧洲的摄影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到来迅速传入中国。中国这片神秘的大陆成了西方摄影者的“新大陆” 和新兴摄影技艺和拍摄才华实验的最大场所。
在1880年前的湿版时代,摄影在中国进入了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米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和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以及中国摄影家赖阿芳作为早期世界摄影史上的名家获誉全球。目前在影像收藏市场中,最为丰富、最具增值潜力的藏品主要也集中于清末影像。寓居于各个通商口岸的西方职业摄影师在中国长期经营的照相馆、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土照相馆,以及流动的旅行摄影师拍摄下通商口岸的不朽影像、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清末视觉文本,还交织出一段段多元而富有故事的摄影史话。
广州:
广州无疑是早期中国摄影的重镇,由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Jules Itier)拍摄的现存最早的中国银版影像就是拍摄于广州和澳门,这些由达盖尔摄影法拍摄的作品作为中国摄影史和世界摄影史的重要文化遗产珍藏于法国摄影博物馆中;而邹伯奇、罗森、赖阿芳等中国摄影的先行者也从广州开始其摄影生涯。
目前收藏市场上最早的广州照片出自摄影名家罗西耶(Pierre Joseph Rossier),他是第一位受雇来华拍摄商业照片的摄影家,其他重要的摄影家还有米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威廉•弗洛伊德(William Floyd))、西尔维斯特•达顿(Sylvester Dutton, 1824-1866)、文森特•马克尔斯(Vicent Michaels, 1832-1863)等。而出自早期中国人经营的广州照相馆的照片,也是摄影收藏的珍品。
上海:
摄影出现在上海虽然较晚,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东成为了中国摄影的中心。文字记载表明早在1847年就有传教士携带达盖尔相机居住于上海,1852年商业摄影师是瑟萨尔•杜本(Cesar vpm Dueben)和路德维克•索尔曼(Ludowick Sauran)开始在上海活动。此外,还有一批业余的摄影师到访,可惜这些摄影师拍摄的上海照片很少留存下来。
目前出现于收藏市场最早的照片来自杜宾和路易•李格朗(Louis Legrand),年份约为1858-1859年,其他还有威廉•桑德斯(Williams Saunders),大卫•格里菲斯(David Knox Griffith)、约翰.R。布莱克(John R. BLACK)、洛伦佐•菲斯勒(Lorenzo F. Fisler)、J。纽曼(J. Newman)、亨利·查尔斯·坎米奇(Henry Charles Cammidge)等,其中“统治了上海滩摄影界27年”的桑德斯的照片很有收藏和投资潜力。而1853年上海“日昌”照相馆的照片,是目前收藏市场中有案可稽的最早出自中国摄影师的珍贵藏品。而公泰、宝记、苏三兴、宜昌等早期中国人开办的照相馆的照片,也很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福州:
作为茶叶和陶瓷集散地,开阜后的福州很快就吸引了外国商人的到访,摄影术大约在1860年前后出现在福州街头,日本人木村夫妇开设了福州第一家照相馆“庐山轩”,还有舍恩克(F. Schoenke)以及中国人杨连馨(宜华照相馆)和准亭(二妙轩照相馆)都是最早在福州开始照相馆的摄影师。目前收藏市场上还出现有”同心“照相馆和阿芳拍摄的福州照片。“同心”这家提供十九世纪高品质作品的照相馆,很值得摄影史学界进一步研究。
厦门:
厦门是摄影术传入中国之地,1848年居住在厦门的林箴成为了摄影史上第一位从国外带回摄影术的中国人,可惜目前尚未发现林箴拍摄的照片和使用过的摄影器材。目前收藏市场上最早的厦门照片出自朱利安•爱德华兹(Julian Edwards)和恩斯特 奥尔末(Ernst Ohlmer)。而来自广东的“美璋照相馆”是目前收藏市场上最早的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其他的通商口岸还有宁波、天津、汉口、镇江、汕头、香港等。市场反馈表明,福州和厦门的照片收藏者最多,近年来价格上升较大。汉口、镇江的照片也得到了当地藏家的青睐。上海有一批国家机构,如博物馆和图书馆,参与了收藏,而广东(广州、澳门、香港)、宁波、天津、汉口、镇江、汕头等地的藏品,尚未得到充分的认知,是投资的价格洼地。而摄影收藏的难点和重点则是摄影家的甄别。
此次华辰春拍推出“影像中的通商口岸”专题,旨在梳理勾勒出中国早期摄影史通商口岸摄影师及其作品的基本脉络,其中精品包括由英国人查尔斯•兰德勒•戴维斯任主编的远东地区最早地将蛋白照片刊载入册的出版物《中国杂志》、19世纪最具远东地区最富影响力的约翰•莱蒂•布莱克(J.R. Black)编著的《远东》杂志新系列卷一、卷二、卷三、卷五单行本,其中包括有广州摄影名家罗西耶(Pierre Joseph Rossier)、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阿芳、雅真照相馆;福州摄影名家同兴照相馆、阿芳,厦门摄影名家瑞生照相馆、朱利安•爱德华兹(Julian Edwards),上海摄影名家李阁朗(Louis Legrand)、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洛伦佐•费斯勒(Lorenzo Fisler)、亨利•坎米奇(Henry Cammidge)、约翰•布莱克(John Black)、义生昌照相馆等。此外还有众多亟待进一步对摄影师进行研究和挖掘的九江、汉口、烟台、天津、台湾等通商口岸的清末蛋白照片,都极具收藏和投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 Clark Worswick, Imperial China: Photographs 1850-1912, Pennwick Publishing, Inc., 1978.
* L. Carrington Goodrich - Nigel Cameron, The Face of China, as Seen by Photographers and Travelers, 1860-1912,An Aperture Book。
* Terry Bennett,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China 1842-1860,2008.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China:West Photographers 1842-1879,2011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China:Chinese Photographers 1844-1879,2013.
* Bertrand Lavedrine, Photographs of the Past Process and Preservation, Getty Publications,2009.
* Jeffrey W. Cody ,Brush and Shutter: Early Photography in China,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 2011
* 华辰影像拍卖图录,2006-2013。
* 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张明,《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1844-1949)》,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2008。
* 何伯英,《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张关林译,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
* 陈申、徐希景,《中国摄影艺术史》,三联出版社,2011。
* 香港历史博物馆,《影藏岁月:香港旧照片》,2013。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