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翰墨文脉代代相传 书画名家后人忆家风

2014-05-05 09:17:48 郑晶晶

  有一种精神,能够永存不老,有一种情怀,可以亘古长青。家风家训,穿越岁月,涤荡心灵,让文脉延续,让丹青永存。

  4月30日,记者采访了已故书画名家闻钧天、秦咢生、王遐举的后人,他们深情回忆起家风对他们做人、从艺、修身的影响。

  从艺篇:苟日新日日新

  “从孩提时代,我给父亲磨墨、牵纸开始,就耳濡目染学写字了。”昨日,85岁的著名书法家王庆云满头华发,专程从北京回武汉来参加展览,他忆起身为当代著名书法家的父亲王遐举时,满怀深情。

  王庆云的父亲王遐举、叔父王轶猛,皆为饮誉海峡两岸的著名书法家。他回忆说,父亲常常教导,书法必须每天坚持,才能有所精进,所谓“苟日新,日日新”。“父亲坚持练字,哪怕战火连天的逃难途中,也从不中断。后来,我能成名成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隶书风格,跟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国家一级美术师汤立,是“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汤文选之子。“小时候父亲老让自己看‘八大山人’的画,哪怕看不懂也得看,他告诉我,要给自己定高的起点,要向先人们学习。”若干年后,汤立学有所成,回忆父亲教诲,尤感念其智慧。

  做人篇:耕耘莫问收获

  古往今来成名成家者,无不秉承先做人,再从艺的原则。耳濡目染良善家风家训,书画名家后人们裨益非浅。

  昨日,著名画家闻钧天之子闻立圣,用了父亲的一首诗来形容家风影响:“淡泊不失向往,少欲不事张扬,耕耘不问收获,清寂不负华章。”

  闻立圣出自“浠水闻家”,这个家族出过闻一多等文化名人。闻立圣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中国古诗词、中国画,然而,后来虽然工作与画画没有多大关系,但他几十年来坚持画画,真正是“耕耘不问收获”。闻立圣说,虽然自己是“非著名画家”,但勤奋练笔多年,画画对他来说“是释放,是快乐”。

  修身篇:不学诗无以书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书画家后人,也常是学识渊博,出口成章。究其原因,书坛名宿秦咢生之子秦大治的一句话解开谜底:书法界有句俗话,不知诗无以成书家。“意思就是说要加强自身学养,否则最多只是个书匠。”

  76岁的秦大治说,父亲常教导自己:“作书莫学出山泉”。意为出山泉浑浊,书家一定保留“清”的本质,加强自身修养,重视文化提高。在这份教诲下,秦大治着力“隶楷”,书作有“淳和深厚”之评,而他也将这种优良传统传给了女儿、外孙女。

  同样浸濡书香家风的,还有71岁的王传芬,她是齐白石大师入室弟子王文农之女。昨日,她向记者展示其父赠予她的《成语辨析》、《唐诗鉴赏集》等书籍,上面还细心题写了赠言。王传芬说,每次看到这些,就想起父亲对自己爱护和教诲。“舔犊之情,无以为报,唯有秉承家学,将这份优良家风,翰墨文脉,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刘梦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