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古字画鉴定标准混乱 专家提议建系统鉴定方法

2014-05-05 10:47:57 未知

  中国古字画鉴定标准混乱,专家提议——

  应建立古字画系统鉴定方法

  古字画是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界一致看好的板块。然而,由于传世稀少,真伪鉴定便是最大的难点,很难找到相互比较、验证的样本,古字画的真伪鉴定也成为了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难题。

  古书画真伪如何鉴定?业内曾流传有比较受认可的古书画鉴定标准,即:作品面貌气韵、技艺水平要与作者风格相符;收藏题跋钤印、纸墨装裱要可信;有前人的著录记载。但在现实鉴定中,很少有这样的标准作品,鉴定者的着眼点不同,意见往往也很难一致。

  说起鉴定风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功甫帖》。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花了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在纽约苏富比拍下了苏轼所写的《功甫帖》。但同一件书法作品,却有两派都称得上“权威”的专家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堪称业内“年度大戏”。

  古书画鉴定为何争议不断,藏家该如何应对?

  真伪纷争接连不断

  专家鉴定常有分歧

  《功甫帖》在展出之际,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三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经鉴定考证认为《功甫帖》是“双钩填廓”的晚清伪本。而刘益谦则表示,《功甫帖》流传有序,且曾经过泰斗级书画鉴定家张葱玉、徐邦达鉴定,应为苏轼真迹。

  两方意见不同,到底该信谁?其实这样的困惑就连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曾遇到。他在提起自己的收藏经历时谈到,当初也有机会收藏古书画作品,但面对同一件作品时,同级别的权威专家,有的说是真迹,有的说是伪作,意见相左。古书画鉴定难度之大,让他没有介入书画门类的收藏。

  对于流传至今的古代书画而言,真伪是绕不过去的学术问题,权威专家鉴定意见不同,这类事情在古书画的鉴定中并不少见。1995年,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张大千的画作《仿石溪山水图》被鉴定家谢稚柳认为是真迹,而同为知名鉴定家的徐邦达则指其为伪作。199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董事唐骝千出巨资购得的《溪岸图》更是引发了中西双方专家对于其真伪的争议。

  2010年6月,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以3.9亿元落槌的《砥柱铭》卷,被《海峡都市报》和《人民日报》主办的《文史参考》先后发表文章质疑其是明末后赝品,而台湾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申则肯定是黄庭坚真迹。

  临摹造假古已有之

  现代鉴定技术为难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古代书画的造假早已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中国书画作品,原本讲究临摹古人,因此书画真伪之辨,古已有之。

  早在古代,造假者就比比皆是,且技艺高超。在这些造假者中,有些并不具有功利性目的,纯粹是为了向名家致敬;而有的则是为了追逐利益,挖空心思进行书画伪造和改造,花样层出不穷,并最终形成了极具规模的造假手工作坊,牟取暴利。

  唐代张怀瑾《书断》中有“买王得羊”的记述,指想买王献之的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到了明代,社会经济日趋发达,书画成为商品,作伪情况远超前代,古今名家赝品泛滥,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现在。

  据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智介绍,古书画作伪的手法,除了常见的依照名家某些突出的手笔特点直接仿造外,一些改款、拼接、代笔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书画鉴定的难度。

  比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原为明代宣德时期宫廷画家师法北宋画家郭熙纸作,为后人挖去原款,改添上郭熙的伪款;另有一件署名为文徵明的画作《深翠轩图》,书画原非一物,经后人搭配,画伪字真。

  历代有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董其昌等,因出于应酬,也会请人代作书画作品,而亲自题写名款,这样的代笔者本身书画水平高,后世很难一一辨识。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技术手段也不一定能辨别某些作伪手法。据一些近代笔记记载,近代收藏家罗振玉为求效果逼真,用的宋版书中的夹页纸和乾隆再和墨;张大千仿石涛画作,钤盖的是石涛所用的真印。这些记载未必真实,但从中可窥作伪者的用心。这些作伪的手法之高,无一不为古字画的鉴定增添难度。

  “无大师无权威”时代

  亟待市场规范与自律

  据了解,谢稚柳、刘九庵、启功、杨仁恺、徐邦达是公认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五老”,但有观点认为,由于他们的相继去世,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进入了“无大师无权威”时代。

  张智表示,经过“五老”鉴定过的很多古代书画已经盖棺定论,只有少部分存在争议的作品还需后人努力去鉴定,对于这些时有相左、统一不了结论,只能将其观点整理录音,留给后人作鉴定参考,很难对一件有争议的作品做出确切判断。

  另外,他还提到,现在业界内自称“大师”的,其中混杂的水分不少,有的甚至跟私人利益挂钩,真正名副其实有实力的艺术大师,少之又少。

  “广义泛化的专家进行鉴定对人们已无说服力,更别提鉴定所谓的‘大师’了。”他举例说,2002年5月曾轰动全国的石鲁假画案,就是一位著名的研究古代书画的专家确认为真迹并题跋,结果被西安研究石鲁的专家和石鲁家属推翻;2011年“金缕玉衣”案中,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鉴定专家被卷入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天价评估的丑闻。

  “诸如此类的鉴定乌龙案还有很多,尤其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大师’,到处开鉴宝会,抢夺了鉴定的话语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私人或集团利益的影响。”张智强调,在经济利益面前,文物鉴定及收藏行业的道德操守及职业精神尤为重要,不能失去公信之本。

  “目前中国古字画鉴定标准混乱,要重新规范市场,应该建立系统的鉴定方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分子,为书画鉴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鉴定者应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他表示。

  古字画鉴定难度大

  专家支招四大办法

  古字画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不倒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资源的稀缺性。经过历朝历代的改制和岁月的冲刷,能够幸存的真迹已经是凤毛麟角。由于价格很高,真伪难辨,古书画被认为是风险很高的收藏投资门类,鉴定也往往充满争议,成为焦点话题。

  但这并不妨碍藏家对古字画收藏的热情。尽管目前的古字画市场并没有一个规范的鉴定标准,张智仍提出了几点建议,为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作参考:

  其一,多看真迹。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藏家发现真伪的差异,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其二,了解名家风格。熟悉书画家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作为鉴定真伪的一个参考。

  其三,注意题款钤印。在中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北宋时画家把名款多藏在画中很不显眼的地方,署款真正开始大规模盛行是在元代,这对于一幅作品朝代的判定很是关键。

  其四,注意题跋。古代书画上多有历代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与观款,这些题跋不仅对了解作品的收藏历史判断作品真伪极有帮助,还往往因题跋使作品大为增色。正因为藏家对书画的题跋十分看重,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伪造题跋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明代张泰阶便善用此招,他伪造的假画常常都附带各代名家假跋。当前拍场上常见的假题跋多为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史树青等人,因此遇到这些“名家题跋”时应格外小心,多加审看。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