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冯家驳:与其趟浑水不如修渠道

2014-05-08 08:53:42 冯家驳

  月前报载:在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家文物局将为乱象丛生的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市场注入正能量,推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让国有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 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且已经选择广东和湖南作为试点地区。在试点中,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业界的议论。有人认为:目前鉴定市场乱象丛生,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调控;也有人担心:文物艺术品鉴定难度大,加上专家水平参差不齐,此举影响不大。还有人公开反对,认为:古玩圈的传统“眼学”鉴定,赌的就是眼力,说当科学仪器全面介入文物鉴定后,抱着科学仪器跑到古玩圈里给玩家鉴定老瓷器,破坏了游戏规则。甚至有人比喻说:“古玩交易是钓鱼人与鱼机会均等的游戏。愿者上钩是这一游戏的首要前提。行政干部抱着科学仪器是跑到古玩圈里在玩家钓鱼的地方撒网。这不是给人家捣乱;还能是干什么?”总之,持肯定意见的、抱怀疑态度的、公然反对的都大有人在。

  我认为:首先应该肯定,国家文管部门已经充分意识的目前文物鉴定市场的混乱局面,并且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以图在规范市场方面有所作为,精神可嘉。其次是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的做法是文物鉴定领域的一大进步,科技检测必将成为文物鉴定手段之一,也是值得称道。

  但是,组建“国家队”,让体制内的文博人员赤膊上阵,参与到民间文物鉴定的一线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能起到明显的规范市场作用,国有文博单位能否成为文物鉴定的主力军,以至这种做法会不会产生副作用等问题都是应该慎重考虑的。

  其理由之一是: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据有人估计收藏大军几近亿人,藏品数量难以估计。且收藏品类繁多,五花八门。而国有文博单位数量相对不足,体制内文博专家队伍的规模有限,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国字头鉴定一开,凭其品牌效应,势必引来求鉴者的潮涌,相形之下国家队是否招架得了?近几年的有关文博节庆期间,一些博物馆或官方机构开展的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活动以及各地“寻宝活动”的盛况便是明证。

  其理由之二是:相当多中国文物历来存在学术上的争议,就是老一代泰斗级专家们在世时也难以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远的不说,就说1992年,有过的那场曹雪芹墓石真伪之争;1995年中国书画市场出现那桩著名的拍卖案——关于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官司;那幅引发了长达15年之久的五代时期董元(亦作“董源”)的《溪岸图》之辩。都可以证明学术之争确乎存在。老人家们在世尚且如此,当今国家队鉴定过程中若遇类似争议谁来代表正统?

  其理由之三是:在当前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国家队的队员们能否各个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鉴定仅凭良心?能否各个做到不怕得罪同行,不怕得罪权威,刚直不阿,直抒己见?我看难以保证。

版权声明:本文为雅昌艺术网独家专栏,未经雅昌艺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雅昌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数年前,河南郑州朱氏兄弟找书画鉴定专家刘某鉴定家传的古画,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刘姓专家先说古画是赝品,仅值3、4万元,后又将此画撮合卖给了他自己的朋友,以17万元成交。一年后朱氏兄弟惊奇地发现此画竟在某知名拍卖行拍出近8700万元高价,前后价格相差500多倍,酿成官司。

  再看“金缕玉衣”事件,其鉴定人都是体制内的知名人士,之所以草率签字大概也脱不了利益的干系。这正说明专家们在利益面前也难以脱俗。

  至于专家们互不拆台,也是长期形成的潜规则。最近几天便有一明显的例证:胡姓专家在“微博”上披露:一藏家携附有某知名私人博物馆《鉴定证书》的青花玉壶春瓶求胡姓专家鉴定,而胡姓专家恰与开具证书的博物馆馆长相熟,则道出“这还鉴定个啥?这不是又想让我去得罪人吗?……”之类的感叹。我们在这里既不议论东西的真假,也不议论《证书》的是非,只是说明鉴定专家们不愿意得罪人是人之常情,也是普遍现象。

  所幸的是这几个事例均属专家们个人行为。设若体制内的专家们代表某国有文博单位从事民间鉴定,国有文博单位将情何以堪?

  其理由之四是:现在文物鉴定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不少藏家固执己见,无论是谁,只要有人敢说他的东西不对,立马儿跟你急。据南方某记者文章介绍说:以前广州文物总店也开设过相关鉴定服务,一次收费30元左右,但做了一段时间就被迫中止了。在他采访中有当事者回忆说:“有的老人家收了一屋子假东西,自己却坚持说是真的,要拿出来鉴定。他的子女帮他出钱来找专家看东西,希望他了解真相后死心,不要再白白烧钱,可他就是不听,还大吵大闹。文物店遇到太多这种情况,觉得长久下去不是办法,最后索性不做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民间文物鉴定市场是一潭浑水,国有文博单位趟进去,勇气可嘉但难度很大。让国有文博单位参与民间文物鉴定可以认为是治理鉴定行业乱象的方法之一,但不一定是最佳的和根本的办法。即或是决定开展试点工作也应该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充分设计好各种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摸着石头过河吧!

  同时我认为,国家文管部门面对当前文物鉴定的混乱局面,必须知难而进,有所作为。但一定要抓住乱象的症结所在。毋庸置疑,其症结就是文物鉴定市场中各方的利益关系!而政府干预市场,调整,规范市场利益关系的根本手段在于法律、制度和规范。

  在目前文物鉴定还以目鉴为主的条件下,如果一时难以对鉴定标的做出确切的、统一的、绝对的标准答案的时候,就选择退而求其次-----追求程序上的正义!

  既然文物鉴定已经普遍成为一种特定群体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赖以牟利的手段,换句话说,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业。那就理所当然的要接受政府的监管,遵守政府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颁布的行业规章制度。

  文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文物鉴定市场的管理办法,着力规范已经泛滥了的文物鉴定市场,使纳入正常的渠道。文管部门应该对从事的文物鉴定服务机构的行业类别,组织性质做出界定;应该对从业人员提出资质要求;应该明确规定不同规模的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应该明确规定鉴定机构的必备的人员、设备设施、内部业务机构设置以及内部规章等软硬件条件。凡不符合要求者不应该允许从事有偿的鉴定服务业务

  。同时还应该规定文物鉴定服务的操作程序、操作规范、服务标准、收费标准;明确监管部门、明确违规责任、明确处罚条件、明确退出机制等等。总之,应该按服务行业企业法人的模式批建和管理文物鉴定服务公司。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建议,文管部门不妨向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学习,把管理医院的现成办法加以改造并用于鉴定行业的管理,因为,文物鉴定的程序与医院看病的程序相似并且只要“辩症”的环节没有“施治”的环节,所以管理文物鉴定机构比管理医院还要简单一些。

  文管部门还应该着力研究如何为文物鉴定市场提供服务。我认为,文管部门为文物鉴定市场服务的内容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鉴定人才的培养,即除了目前大专院校培养以外,应组织社会上现有从事文物鉴定业务的人员进行素质、业务教育,以提高文物鉴定队伍的道德和业务水平。第二,应该在政策上、人才上、技术上乃至物质上,扶植一批现有的、较为正规的且有发展意愿的鉴定服务机构,促使他们尽快走上公司化的道路,以树立样板,带动行业发展。第三,应该加强文物常识的正面宣传,规范和限制那些误导大众的娱乐性节目。以积累“正能量”。第四,应该加强对历代文物标准器的科学研究,逐步从单纯的标准器外在特征描述的形式发展外在特征描述与内在物理化学指标分析结合的形式,以向社会鉴定机构提供科学精确的范本。第五,应该加强各类鉴定仪器、设备的研发,使之便捷化、网络化、经济化,以推动文物鉴定的科学化。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