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秦蜀“故道”的考辨

2014-05-08 09:11:22 未知

  

  历史上秦蜀两地人民的往来,苦于秦岭、巴山的险阻,开始时只能循河觅道。“古代山区林木茂盛,树荫蔽日,唯有较大的江河,呈线状露出,江河是天然的指向器;江河涨落造成的岸边开阔地,为人类沿河上下活动提供了天然路线。所以,故道水由秦入蜀,自然地成为秦蜀两地交通往来选择路线的对象”。

  《郙阁颂》原石所在的嘉陵江畔白崖现状 任继成 图

  历史上秦蜀两地人民的往来,苦于秦岭、巴山的险阻,开始时只能循河觅道。“古代山区林木茂盛,树荫蔽日,唯有较大的江河,呈线状露出,江河是天然的指向器;江河涨落造成的岸边开阔地,为人类沿河上下活动提供了天然路线。所以,故道水由秦入蜀,自然地成为秦蜀两地交通往来选择路线的对象”。

  “故道多阪”,这是故道水沿岸山川形势的实际情况。故道作为国家级驿路起于周秦,是诸条秦蜀道路中最早、最便捷、最重要的一条水、陆交通要道,而今名嘉陵江的水路先称故道水,史称“抵蜀从故道”,在历史上“故道”一词有三指:即指水、指路、指郡县(今凤县、两当)。而作为道路名的“故道”,盖包括水、陆二途。作为祖祖辈辈居住、生活、工作在故道畔、饮故道水、踏故道路,耳闻目睹故道学术研究中的是是非非的故道人,也有责任来探求恢复故道的真实面目。

  关于“故道”的名实问题

  “故道”的得名,无论指水、指路或指郡县名,均离不开追寻“故”字的含义。通常对“故”字的含义,按第六版“辞海”的解释有:事、原因、从前、久等15种注释。以上这些含义大多都比较熟知和常用,然而用它来解释古人对“故道”的起名含义都不确切,因此,在对“故道”用来指道路名时,在各论述中就出现了以下许多含混不清的解释和替代之名,如“故道即陈仓道”或“陈仓道”或“又名散关道”或“古陈仓道”等等,这些解释或替代之名,都不科学,更不准确。

  其实,只要知道了“故”字的含义,还有“承上启下”、“贯通”之义,你就会恍然大悟,我们的老祖先之所以起“故道”之名,那是多么的科学和准确啊!你也绝对不会再去苦费心思用那些替代之名去注解“故道”了。“故道”无论指水、指路、指郡县,均有承上启下、沟通秦岭南北之含义。特别是就作为指水、指路而言,更是再恰当不过了。古人循水觅道,史记曰“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汉高帝还定三秦从故道”、郦道元《水经注》“水出陈仓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郙阁颂言:“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嘉陵江石门)、略阳灵崖寺称“故道遗宝”、成县志:“古栈道自今飞龙峡口顺流至略阳与故道连接达于汉、蜀”。徽县志:“前秦在其地置南秦州,所辖武都郡领下辨、沮、武都、故道等四县,河池地并入故道县”。宁强县志:“陈平道,自本县大安镇北溯陈平水(今名:导岭沟),经黄土铺、庙坝而达略阳接故道”等等都顺乎自然了。

  “故道”作为秦蜀间最早的水、陆交通要道不仅在历史上的地位显赫,新中国成立后,请苏联专家参与设计、动员数十万军民从1953年开始修建历时五年建成通车的秦蜀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四川广元以上基本是沿“故道”而行的,这绝不仅是历史的巧合,也正好证实、彰显了我们古代先民在交通选址上的高度智慧。

  故道在秦蜀道路中淡化、错位的几个因素

  其一,是三十多年前改版的《辞海》中,将新增的条目“故道”注释成:“又名‘陈仓道’。古道路名,战国末期开筑,起自陈仓(今宝鸡市东),西南行出散关,沿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折东南,入褒谷而抵汉中。此道多阪,回远,然以坡度较平缓,成为秦汉时期往来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刘邦取汉中,乃从韩信计,由故道出陈仓而还定三秦。自斜谷道废,公私行旅,遂出此道,故道成为北栈道的一部分。”本来故道是从秦岭的大散岭南坡沿故道水,经凤县再沿故道水谷继续向西南前行,经甘肃两当、徽县在略阳县进入嘉陵道,又继续沿东南,经陈平道接金牛道,过宁强县继续沿嘉陵江进入广元入蜀……而这里却注释为:从凤县折东南,入了褒谷,进了褒斜道。这部权威性的重要工具书如此加注后,诸如《秦汉文化史大辞典》等工具书及有些学者的论述中都引用了这一观点,这是淡化、错位故道在秦蜀诸道中的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二,是近三十年来有部分学者的著述中,大凡依据《辞海》的这一观点,集中加大了对秦蜀古道之一的褒斜道的研究、宣传力度,从而更使“故道”在诸秦蜀古道中的印象、地位被边远化、淡化,甚至错位。

  其三,对一批早期投入研究秦蜀古道,特别是故道的学者的论述及观点没有得到高度、集中、深入地宣传和重视,从而使他们的论述及观点多分散在一些专业学术论文中,鲜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其四,作为处在真正故道经由线路上的三省(陕、甘、川)八县市(宝鸡市、凤县、两当县、徽县、成县、略阳县、宁强县、广元市)等未能形成合力对故道进行集中研究和宣传,只是在各自的史料中加以提及。

  部分学者对故道之研究

  《汉书·礼乐志》中曾记载在汉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古磬,按我国乐史专家考证,当为殷人乐器,犍为郡在今四川宜宾市境;而解放迄今,考古学家在四川新繁、彭县、广汉等县境内先后发现一大批殷周时代的青铜器,在宝鸡地区的周原发现的先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周人与蜀交往情况的记载,这些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都雄辩地说明在先周以前,关中与巴蜀有密切的来往,而其交通孔道当为沿嘉陵江北上越秦岭而到古陈仓之道,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故道”。

  故道最早的称呼为周道,为周人对其命名,见于周初《散氏盘》铭文。据王国维先生考证,《散氏盘》上的“周道”就是汉代时人们所说的故道。

  故道(周道、秦道)在秦统一之前已成为关中与汉中地区的通衢大道。及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前218年,印度僧人宝利防等十八人亦从这一道路进入咸阳见始皇帝(《秦会要订补》,《丝绸之路漫记·陕西分册》20页),而汉高祖从汉中还定三秦时也从“故道还”。

  判断汉王刘邦的主力军系由故道北进,是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和《汉书·韩信传》所说的汉王“东出陈仓,定三秦”这一记载作出的。因为陈仓县的位置在汉中西北,在沔阳正北,如果刘邦的主力军是由沔阳溯沮水北进,应称“北出”才符合地理实际。《史记》、《汉书》称为“东出”,乃指沿故道至甘肃两当县(汉故道县)后,顺着故道折东北至凤州的方向前进。另外,陈仓县的陈仓山,是今宝鸡市南40多里秦岭北侧的一个山峰,形似公鸡,又称鸡峰山。所以,历史上称陈仓县南的一段驿道为“陈仓道”,与故道相通接,因而又称“陈仓故道”。■

  (作者系陕西省略阳县政协文史研究员)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