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行专家谈:书画保真 真假难辨
2014-05-09 16:25:07 萌子
自古以来,假冒伪劣的书画作品大量充斥市场,“李鬼”横行,制假、拍假、假鉴、护假等丑陋行为对艺术品市场造成严重伤害,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但是总有侥幸之人破坏市场。
一、真假难辨的拍场
书画市场上真假难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曾在1993年状告拍卖公司擅自拍卖一幅署名吴冠中的假画。1995年,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从当年的杭州秋季书画拍卖会上以110万元拍得一幅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后经徐邦达先生过目,定为伪作,在书画界影响巨大。
2002年初,不法分子伪造名家题跋、签字,使百余幅赝品冒充“长安画派”创始人、国画大师石鲁的“遗作”,并在河南某地公开展示,堂而皇之进入书画市场。2010年6月,北京一拍卖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不久,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的十名同学,从世界各地致函媒体声明,此画系他们班当时一名同学的课堂习作。
二、假货疯狂是源于市场供求关系?
如今,很多的造假者都是以公开制作、贩卖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中。在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文化市场,一般都能见到出售书画伪作的店铺。业内专家称,目前书画市场赝品多、品种全、价格便宜,而且造假规模化、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书画赝品和造假层出不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热,名家书画作品价格一路走高,现在市场上一类画家的作品可以卖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但是画家一生当中作品是有限的,就拿齐白石来说,一生大约画了两万张左右的国画,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民间收藏大约有一万件,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就更少了。
目前市场上主要出现的赝品是仿制水平比较低劣的假画,参与制作和出售假画的有个体画廊的老板、有专营此道的“行里人”、有道德沦丧的画家,更有某些不太规范的小型拍卖公司。一般在小拍卖公司和大型拍卖公司的小拍上常见,这类购买者的目的主要为送礼、风雅、捡漏等。
三、真假辨别需要火眼金睛
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权威的打假者无疑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亲属或者是书画鉴定专家。那么这些在书画爱好者看来公信度十足的专家,对于画作真伪的判断是否有效呢?
近年越来越多的在世画家处于“被署名”的境地。所以很多人认可该画家对自己作品的真伪鉴定,这看起来应该毫无问题,但其实有部分画家本人鉴定不一定完全可信。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保护作品行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书画家的润笔费也一涨再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书画家当年曾有不少作品无偿送他人或低价流转于社会。这批作品一旦进入书画拍卖或交易市场,其价格必然低于书画家目前的开价。因此,为了保护作品的行情,有的书画家会将以前流传的真画鉴为假画。
其二,保证作品质量。有的画家一生的作品数以万计,但真正的书画精品不过十之一二,而剩下绝大部分劣作如果在鉴定中被认定为真迹,书画家本人则担心会被认为水准不高,有失其身份。因此,为了保证自身作品的艺术质量,也有部分书画家会将那些艺术水平较低的作品说假。
对于难断真伪的书画市场,现在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不同时期的书画鉴定,采纳不同专家的意见。自己也要多方面的学习书画收藏知识,在判断真假过程中,只要有一点是值得怀疑和否定的,就要当机立断。切不要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