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柳佳丽:相互陪伴 相互影响
2014-05-14 09:29:26 未知
南方和柳佳丽在位于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
南方 1976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9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柳佳丽 1987年生于河北邯郸; 200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职业艺术家。
跟南方和柳佳丽认识也有一段时间了,曾多次探访他们工作室与他们聊天。南方和柳佳丽不仅仅在油画创作上炉火纯青,在水墨创作上也有各自的造诣。艺术都是相通的,南方无论是从油画还是水墨创作,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柳佳丽,美丽的女人,细腻的感情,那画中美丽的女子不正是她吗?从相识到现在,南方和柳佳丽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而且在创作上对对方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见钟情的女人
爱情是个非常神圣又神奇的东西,是强求不来的,总是在不经意间轻轻敲打我们的心灵。南方和柳佳丽的相识仿佛是上天注定一般,即使柳佳丽说两人是在工作期间认识并相爱的。但柳佳丽不知道,在追崇《盗梦空间》的时候,那么多人,而南方就对柳佳丽一见钟情。说到这里南方“哈哈”笑了“我从没告诉过她,知音难求吖”。
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艺术同样需要趣味相投的人欣赏才能有意义。我想或许是同样的艺术爱好和艺术思考、理念成就两人美好的爱情。
女孩都喜欢浪漫,而南方有属于典型的不善表达型,对此,两人的浪漫爱慕之意就在画画中传达给对方,这不仅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表情达意之举,双双作画题诗,好不惬意。
或许也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在我看来,南方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爱护着柳佳丽,柳佳丽则依偎在南方身边。南方也时不时的带给她一些小惊喜,虽然最后都变成了乐子。节日是每对恋人表达爱意的最佳时机。南方曾经在圣诞节晚上特意买回蛋糕放在门口等着柳佳丽发现,谁知柳佳丽一天未出门,也没有发现蛋糕,这令南方如此的尴尬。而柳佳丽虽然“乐了一晚上”但是心里还是默默的感到欣喜、暖暖的。
爱写写画画的柳佳丽从小就多愁善感,看到非常有感触的事物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平常还会写些随笔、小说之类的作品,南方就会把她的小说拿来画成作品来逗她开心。这些生活的瞬间何尝不是幸福。
在工作室的案子上,南方和柳佳丽有时闲下无聊,自己一人这边一人那边,或小幅创作,或临古仿摹,总让我产生一中古人夫妻的那种安静与祥和的错觉。一阵风从门口吹进来,这才顿悟,当代人也可以如此幸福。
南方和柳佳丽在位于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
“爱情让创作更加自信”
南方和柳佳丽的爱情,让我联想到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在这整个聒噪的时代,能遇到自己心仪的人,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开对方的手。爱情就是自己的心里多了一个人的位置,无论到哪都会想着对方,都会担心对方。柳佳丽为了能跟南方一起画水墨,自己开始摹帖、练习书法;南方为了可以在一天来回往返机场两次只因为柳佳丽生病发烧。都说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只愿为对方付出。
南方称柳佳丽为《我的女神》,他们工作室门上有对联:“朵安福星照,龙顺祥满堂,大吉大利”就是南方为柳佳丽所做。说到这里南方不好意思的说自己不善于表达情感,只能做这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也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爱情让我自信”柳佳丽说:基本上是有了爱情之后才开始创作的。但或许是性格原因,柳佳丽的作品中一直没有过爱情题材的作品,除了2011年创作的一件《爱你爱到杀死你》,来表达当时自己的爱情观。
在之前的采访中,柳佳丽一直在迷失的森林中寻找“自我”的世界,作品表现也表现一种生活在当下人的情感孤独。她说:“水墨承载了她大部分的生活和情感,只有水墨才能更加符合女人那汇总柔美的韵律。”“另外,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女人,还有一些其他事情可以让我寄托和期盼,比如爱情。”不难看出,柳佳丽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待。
南方对于爱情很干脆,就三个字:“陪伴她”多么结实的几个字,承载了多少作为男人的责任,他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来表达这份幸福,“恨不得把所有都用画面表达出来”这就是南方2010年创作的作品《温暖》,光手稿就画了一本册页,其中还包括五言诗2首,七言诗2首,最后还将其以油画作品呈现。
几乎每一天,爱都是创作的源泉、是归宿、是唯一也是全部,从早晨到傍晚,俩人一起作画,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艺术就是平衡生活
人毕竟不能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画既是梦;生活还是要诸多的不顺,磕磕绊绊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南方和柳佳丽跟其他人一样,生活中肯定都有冲突和分歧,化解的方式各不相同,对于两个白羊座来说,双方都不是个有好脾气的人,做事更是冲动大于理性。
处理家庭和创作的关系,也是平衡现实和理想,自我和大众的关心。生活就是平衡双方之间的矛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面对处理,这样才能达到平衡。这个说到容易,做到并没有那么简单。创作和家庭并不是一件相互冲突的事情,多多理解、体贴更加重要。
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以“孩童”的题材来创作,南方笔下的“孩童”不仅仅是孩子,而是有着思维的小大人,艺术评论家彭锋对于南方的“孩童”有独特的理解:
南方塑造出来的形象,既可以被视为小大人,也可以被视为老顽童。一方面,在道家哲学中,小孩被视为最高智慧的表现,“能婴儿”被视为修行的最高境界,因此小孩也有少年老成。另一方面,人生的成长并非简单的辞旧迎新,而是携古入今,过去并没有真的过去,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于现在之中,因此老人也有小孩般的天真。南方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够促进观众进行角色转换,希望我们不管成长到哪个阶段,都能够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他搭建的艺术公园中尽情地游戏,在游戏中长大成人。
两个人一起生活,不得不涉及的就是孩子问题,作为两个人爱的结晶,柳佳丽也会常常畅想关于孩子的种种事情“但是目前不会构成为创作的主要部分”柳佳丽认为孩子存在是一种不可选择的事实,“我会尊重我的孩子,同时也会尊重我的创作更多的是纯粹关于我的个人情感。”
作为南方的惯用题材,“孩子”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停留在亲情层面,“用心感知,就会自然流露”南方更愿意多角度的来诠释人性,就像他现在的创作状态,油画、陶瓷和水墨同时进行,依照自己表达内容的形式来选择材料,画画本身材料不是最重要的,题材更是无所谓,“我画小孩子,其实画的是我自己,画的是我们每个人”这种多渠道的表达方式其也是对一个艺术家画面掌控能力的有力考验。
会一直幸福下去
采访到最后,南方和柳佳丽对与自己的生活都做出了期待,希望空气能够纯净些,同时期待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的把握生活,欣赏细节。南方愿父母身体健康,每年都有很满意的作品,这也是对艺术家最本质的要求。
与南方和柳佳丽的聊天非常开心,对于今天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柳佳丽想要保持这份70分真实一直到80岁,慢慢幸福;南方不仅为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而且表示与本刊的聊天也是一种幸福“谢谢《看艺术》”如是说。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