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诸家评论刘士铭

2014-05-15 09:34:33 未知

  邵大箴:创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他充满激情,全力以赴地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又自我放松,在刻意追求和不经意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在创作过程中,他注意运用“一以贯之”的方法。即胸有成竹地以快速、一贯的动作做完作品,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他谨慎地追求“完整”和“完美”性,注意掌握“适可而止”(即“不做够”)的原则,以保持在创作过程中显示出的激情与生动性。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刘士铭塑造的许多带有情景和场面的雕塑作品,有不少动人的细节。处理稍有不当,便可能失之于琐碎。由于作者以“神韵”统率人物和环境,该精细处严谨刻画,该简约处一笔带过,作品主题、基调鲜明,具有艺术的整体感,又有很多趣味性,让人琢磨,耐人寻味。面对这些作品,我们的审美感受会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游动,从而得到陶冶与提升。我们同时会发现往往被我们忽视了的、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在生活现象与艺术形象的比较之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赏这位艺术家观察力之敏锐、构思之独特和艺术语言之奇崛。(摘自《开风气之先——刘士铭的雕塑艺术》)

  范迪安:观看刘士铭先生的雕塑是一种双重发现。发现被尘封许久的刘士铭:他多年远离艺术潮流和显象,沉浸在中国北方的乡土记忆中而孤独地叙述着。他叙述的是个人的记忆,是普通生活的记忆,他的雕塑生涯因为这样真挚而具体的记忆对抗着空洞化和格式化的创作模式,他的艺术方式反映了他独立的人格立场与坚守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们也得以发现刘士铭雕塑的艺术价值:他用心灵体验过乡村与农民,因而他把捏乡土形象如同与熟悉的朋友对话,也如同喃喃自语,在他创造的富有深度细节的雕塑相貌中,透溢出人世情态的质朴、清新和温暖。(摘自《双重发现》)

  曹春生:刘士铭先生从不张扬成就,其艺品如其人品。外表平和无华,内心却充满激情,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他用自己的眼观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体验世界,是一位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人。他在艺术上不重功利,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天真而又浪漫,洞彻人生哲理。他的艺术是崇高精神的升华,是心智的结晶,是他全部的生命。(摘自《追求·提炼·升华》)

  殷双喜:刘士铭的作品没有大起大落的风格变化,以一种缓慢的节奏,接近他所经历的生活原貌,其中有五味杂陈的细腻感情,使我们在品味他的作品时,为其中的小人物平凡的日常生活和挚爱亲情所打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但其实是感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中所蕴含的无奈与苦涩。他的作品,就像中国农村那些充满智慧的老人,在夏夜麦场上给孩子们讲讲历史、英雄和故事,就将人生的底蕴和做人的道理如春雨一般滋润了下一代的心灵,并且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与善良人性。在他的作品中,这种自然的生活状态与自由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刘士铭雕塑艺术中最为可贵的生动与质朴,我们从中看到的似乎是原生态的生活,但又是感动了艺术家后经其提炼出来的生动瞬间,由此,他将诗意赋予了日常生活,使平凡获得了历史性的永恒。(摘自《真正的艺术——刘士铭雕塑艺术研究》)

  孙伟:刘士铭并不主动讲话,也从不用教师式的目光或言语送给我们一些谆谆教诲,更不参与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的讨论。但是他时常用他的作品奉送出朋友般的诚意。刘士铭没有刻意修饰的学者身份,也从不显露他的身世与历史,更不随着时代的潮流追逐大红大紫的光环。但是许多人都知晓他,关注着他。他就象置身于缤纷街头的独行侠,陌生而被关注。刘士铭是独特的,独特在他的身份,独特在他的兴致,独特在他的为人,独特在他的关注,独特在他的作品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刘士铭”。(摘自《发现刘士铭》)

  吴竞:他衣着随意。单就整洁来说,整,谈不上,他的天性使然;洁,是高级的,那是因为家有一位相濡以沫的贤妻。一年四季穿胶鞋,夏天捂得实在受不了,竟就把鞋帮打了一圈气眼。工作服的穿法也堪称一绝,夏天反穿,扣子在背后,不扣,系一条小带儿。老规矩,即使汗流浃背也不光膀子。艺术家不修边幅,自古已然,其实我国也差不多,但士铭先生确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求之。原因,出于习惯,无暇顾及;出于意识,不赶时髦。文如其人,他的作品也是一样,信手捏来,不事雕琢。士铭先生从不发牢骚。这倒不是事事如意,而是不太理会,没牢骚就远离了时事和政治。有点过分的地方是:连新潮的艺术术语,诸如后现代、前卫、纯艺术等等也不说,好像也不太关心。他最有兴趣的是回忆他那坎坷而又浪漫的经历。平铺直叙,毫无表情,更不润色,徐徐道来,也确感人。久而久之,发现其实是在构思新作。古有“三上构思”之说。闲聊构思应属他新,也算一奇。(摘自《老友刘士铭》)

  刘士铭  1926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成为该校第一批雕塑系学生,师从王临乙、滑田友等名师。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195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学习一年,毕业后留校任职。自1955年起,先后在中国雕塑工厂、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河北保定群众文化艺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职。1950年,其学生时代创作的《丈量土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件被送往国外参展的雕塑作品,并由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1952年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1959年作品《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代表中国参加在苏联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1997年作品《黄河船》入选全国陶艺巡回展、欧洲巡回展,由文化部收藏。另有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2006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艺术展”。2006年11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人物专访。个人网站:www.liushiming.com。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何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