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中国嘉德2014春拍“大观夜场”重点拍品集锦
2014-05-18 23:58:37 未知
嘉德春拍大观夜场以总成交额7.48亿元圆满落幕
2014年5月18日晚7点,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大观”夜场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通钵堂藏画、齐家万象(由28件齐白石佳作组成)、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聚集了一百多件名家珍品。
临近18日晚12点,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圆满落幕,整场拍卖总成交额7.48亿元。其中,黄宾虹《南高峰小景》以6267.5万元成交成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的最高拍品,并创艺术家个人纪录。
黄宾虹《南高峰小景》以6267.5万元成交 创艺术家个人纪录
黄宾虹 1955年作 《南高峰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77.5×74cm
黄宾虹近年逐渐被藏家认知,也成为今年的大热,嘉德几个日场中的黄宾虹拍品都有出色表现,这件《南高峰小景》为宾虹公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为先生晚年精心之作。曾于2001年56.1万成交。
张大千 丁亥(1947年)作 《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0.3×59.6cm
张大千的仿古山水也是市场大热题材之一, 此幅作于1947年,当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这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堪称临古创作的巅峰时期。
此幅作于1947年,此时的张大千已从敦煌归来,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同时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大千亦竭力搜罗,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直登宋元堂奥,堪称临古创作的巅峰时期。
齐白石 乙酉(1945年)作 《花虫人物册》
册页 (十二开) 设色纸本
31.5×29.5cm×12
此画作为老舍旧藏,齐白石85岁艺术鼎盛期所作,涵盖多种题材,花卉搭配草虫、葫芦、南瓜等等。齐白石的册页每次在市场出现,都会创造高价,最贵的一套虫鸟册页09年拍出九千多万。
齐白石 癸酉(1933年)作 《红鹤》
立轴 设色纸本
136×44.5cm
这幅“红鹤图”,是一九三三年齐白石赠给苏州金松岑的。齐白石画鹤,多以强劲的黑白笔线和墨块刻画形体,只用少许朱红点画丹顶。但这幅是“研朱画鹤”,红色做主角。
齐白石画鹤,多以强劲的黑白笔线和墨块刻画形体,只用少许朱红点画丹顶。但这幅是“研朱画鹤”,红色做主角。除了用墨笔勾画眼、嘴和腿爪,余皆以朱红画成,再施少量白粉局部罩染。但这种画法难以发挥齐白石的笔墨功夫,虽然红鹤提足回望之姿很生动,却无法使鹤身挺拔、鹤羽健秀的特质得到有力的呈现。
傅抱石 甲申(1944年)作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1×61cm
此幅《夏山图》高近两米,堪称画家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市场上的高价作品多为这个时期所作。
《夏山图》画家自题写唐人诗意,尽得天地苍茫雄浑之概,极富“纪念碑式”山水的宏伟气质。傅抱石把画幅大半都布置成重重的山峦,形成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但在这一大块如“黑云压城”般的“结构”里,却有层次,有脉络。
王鉴 乙卯(1675年)作 《仿古山水》
册页 (十开) 水墨、设色纸本
30.8×25.5cm×10
王鉴,清四王之一,也是市场较为多见的古代书画作品,这件曾于嘉德2010年拍得2016万元。
王鉴此册虽云仿宋元诸家,但温润秀丽已全然是其自家面目。王氏愈到晚年画笔益尖细严密,与他人愈老愈苍拙简率的常态有别。此册即如此,虽已七十八岁高龄,但幅幅精谨,尤以“摹千里”、“仿松雪”诸幅,青绿重彩,五色纷呈,而不失其雅致为难能。
陈少梅 乙酉(1945年)作 《西园雅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1×67.5cm
创艺术家个人作品纪录,陈少梅高价作品市场并不多见,该作品是其人物画的代表作。
本幅《西园雅集图》作于1945年,该作共有两个稿本,一为淡彩,完成于是年春季;一为重彩,完成于是年夏季。本幅即为后者。此图为陈少梅传世画迹中的悉力之作,全图人物共二十一人,共分五组,随景物的布置错落第推。第一组集中于巨松之下,以乌冠道服提笔而书的苏轼为中心,分别有坐观者王珗,捉椅而视者李端叔,扶桌面凝伫者蔡天启,后有鬟翠饰的女奴。第二组集中于湖石之旁、蕉荫之下,李公麟正在石案上挥毫作画,一旁或坐或立的观者,分别为黄庭坚、张文潜、郑靖老、苏辙、晁无咎,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第三组在画面正中的空旷处,松隙之间、湖石背后,二人坐于盘根古松下,分别为拨阮轻弹者陈碧虚和袖手聆听者秦少游。画幅上方为巨岩坡脚、清溪竹径,右侧一组为深衣昂首举笔题石的米芾和袖手仰视的王仲至,又有小童捧古砚而侍立;左侧竹林中,有圆通僧正为刘巨源讲经,小童恭立于侧。
齐白石壬辰(1952年)作《和平》
立轴 设色纸本
104×33.5cm
此作品为老舍先生旧藏。1949年之后,齐白石有感终于盼来的全国解放,开始酝酿创作“和平“题材的作品,此幅创作于1952年,是谐音寓意入画,瓶中的荷花与盘中的苹果合起来即为“和平”之意。2009年曾以565.6万元成交。
齐白石在作品中表达中国人民喜爱和平生活的优美感情,因之他的作品不仅为自己国土的人民所欣赏,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他的作品有助于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了解,亦有助于各国人民之间和平友谊的增进。
潘公凯 2005年作 《月初堕》
镜心 水墨纸本
180×617cm
近几年潘公凯的作品价格有大幅度上涨。潘公凯的绘画是理论自觉后的实践,是以精英传统吸收时代新机的探索,是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学者画诉求。在形态上介于20世纪借古开今派与新文人画之间,比借古开今派,突出了现代视觉经验,比新文人画,又在传承民族文脉和实现人文关怀上更为主动自觉。
齐白石 《花鸟》
四屏镜心 设色纸本
99×35cm×4
本套《花卉四屏》,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得意之作,作于八十七岁,其时艺术成熟、名望鼎盛,作品精气闪烁,令人怦然心动。此作可称“红花墨叶派”之典型,笔墨酣畅,骨势雄健,四屏皆设色“喜红”,满溢喜庆吉祥。四屏以大写意赋彩法各绘牡丹、红梅、菊花、及牵牛花卉,构图完美,互为呼应;每屏点景草虫如蜜蜂、蚱蜢、蜻蜓,及鸟雀,虽非精细一格,却也体物栩栩,纯然独创。
潘天寿 《红荷》
立轴 设色纸本
133×50.5cm
荷花,是潘天寿极为擅长的绘画题材,而这件又是指墨作品。最近几年,潘天寿的指墨作品大受市场欢迎,价格呈上升趋势。
本幅《红荷》为潘天寿以其独步于近现代画坛的指墨法所为。指墨画技法是潘天寿对中国画坛的贡献之一,其特有的沉郁古拙之意,绝非毛笔所能替代。指墨技法创成于清代高其佩,而在潘天寿的作品中更趋完美。以粗放取胜的指头画,可以充分发挥他胸中的壮气和蓬勃的创作激情,指头画的技法与他那刚直倔强、深沉质朴的性格相契合,产生了不少的代表作。
杨善深 《八鹰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82.5×490cm
艺术家个人纪录,也是艺术家首件过千万作品。此《八鹰图》,为杨善深八十年代动物画题材佳作,如此大尺幅作品极少,近年岭南画派价格上扬,杨善深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价格相对稳定。
《八鹰图》,画家以两块奇峻的岩石把画面分隔成左右两个部分,右侧的巨石上,五只雄鹰正在舐羽休憩,而反观左侧的两只雄鹰,已经展翅欲飞,它们与画面中间那只雄鹰分处于斜对角两端的位置上,身姿各异,但视线却汇集一处,揖让顾盼,好似已经商定,一起飞冲霄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画家用色、用笔臻于老辣苍莽,已经形成自己雅逸朴拙的绘画风格。在表现手法上,以苍劲的笔触,通过墨的浓淡干湿来塑造雄鹰的形和神,在山石背景的刻画上,更注重线与明暗的结合,用丰富明朗的色调所产生的色彩变化,来展示质感与立体感,营造出“逼真”的场景气氛。
齐白石、启功 《大福·行书七言联》
镜心 设色纸本
画68×33.7cm;书63.5×13cm×2
启功的一幅对联,也为该作加分。这是一幅人物小品,刻画一之秃顶老者,双袖背后,喜悦地望着迎面飞来的红色蝙蝠。蝠谐音“福”,这个老者将享大福矣。但作此画的一九四三年,齐白石并没有“大福”。他在《自传》中曾谈到这年的情况:“自从芦沟桥事变至今,已过了六个年头,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闷中过着苦难日子。虽还没有大祸临身,但小小的骚扰,三天两头总是不免。最难应付的,就是假借买画的名义,常来捣乱。我这八十开外的老翁,哪有许多精力,同他们去作无谓周旋。万不得已,从癸未年起,我在大门上,贴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这一年十二月,白石夫人胡宝珠因难产病逝,年仅四十三岁。老人说:“不料她方中年,竟先衰翁而去,怎不叫我洒尽老泪!”在困境中画“大福”,是为乞望“大福”来临。人总要有所期盼,白石常写“已卜余年享太平”,亦是此意。
刘珏 《纪游八景》
手卷 设色纸本
25×725cm
刘钰,明早期吴门画家,其作品市场较为少见。字廷美,号完庵,举人,尝官刑部主事、山西按察司佥事。擅山水,师元人吴仲圭、王蒙、盛子昭诸家法,“烟岚草树,绵邈幽深”,沈周尝师事之。
此卷八幅,写其北行所历之境。古人赴京,取水路较为便捷,故无论彭城、泰岱,皆与烟水相联。画以细皴密擦,稠密沉穆,取意在山樵、盛懋之间。北境南韵,带着浓浓的书卷之气。每幅有同时许箎、秦旭、陈公懋、华 、秦璠、李庶等人题咏。其中多无锡人。可见八景画成后即在江南士夫中流传。清初为著名鉴藏家高士奇所收,后归陆心源所有,著录于其所编《穰梨绾过眼录》,民国时得吴湖帆赏鉴。
李华弌 《飞瀑青松》
镜心 设色纸本
96.8×180cm
李华弌是最具创新意识的当代中国水墨画家之一,1992年风格成熟后,他的作品立刻吸引了公众视线。自那时起,通过现代、当代中国画的个展和群展,他画作遂蜚声国际。最近几年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也很受追捧。
徐累 《念奴娇》
镜心 设色纸本
89×169cm
徐累是近几年学术和市场都非常火热的艺术家,作品价格也是逐年攀升,是新水墨的代表。 《念奴娇》曾入展在伦敦举办的徐累个展,是徐累不可多得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徐累的作品交织着视象复古和观念前瞻,同时又兼容了风格上的精致和厚重。他以出色的学养提示着绘画与文学的关系,将诗歌修辞变成了图像修辞,自我存在变成了意象排列,语言节律变成了图像节奏。他的作品常以隐喻的方式叙述其对世界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重申文化的原型意义,《念奴娇》即是徐累实践这种人文理念的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