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328期】中国美术馆“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
2014-05-20 17:00:03 张桂森
2014年5月16日下午,“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曹新林先生在近60年艺术生涯中创作的油画力作。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老一辈油画艺术家詹建俊、钟涵、靳之林、赵友萍等老先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以及油画界的诸多教授及曹新林老师的好友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现场, 著名油画家、原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说道:“曹新林是老油画家,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他的《粉笔生涯》获得银奖,是改革开放后很早出名油画家。曹新林画的是豫北农民和当代农村,他用笔触去塑造很浑厚、苍劲的风格,不是很时尚,但他是写意,具有很强表现力,这在当下流行创新和观念的氛围中是很少见的,我觉得他在快速发展、接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当下,坚持了油画本土语言的风格。”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现场也表示:“曹新林身上可贵的品质就是长期沉潜在中国大地上,认真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从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到今年已经整整50个春秋,毕业后分配在基层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同时跟随那个时代探索、创作,1973年调入河南青少年宫工作,培养、辅导河南青年美术家,1984年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获得银奖,他在改革开放后坚定艺术理想、不断摸索前进方向。几十年扎根在中州沃土,坚持为农民画像,积累了一大批农民题材的油画作品,所画都是他的真切所感,都是他在农民身上找到的最朴素品质,塑造出有个性、有韵味的真情。如何画好农民、如何画好当下的农村,曹新林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在探索,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觉得应该要为他做这次展览。”
本期导览嘉宾:艺术家曹新林
曹新林:这个展览叫《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作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在四个空间陈列出来。第一部分就是圆厅加现在小方厅这一部分叫做“厚土苍生”,它是这次展览的作品的主题,作品产生的年代也就是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十来年时间的作品,画的作品主要是农民。第二部分就是后边的两个八号厅、九号厅,这部分叫“守护家园”,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城镇化的步伐已经走的是相当的快,农村现在的面貌在我的画面上可以反映出来很多。比如《留守山岗》、《大地回春》、《寂寞的梨花》等等,它反映了现在新农村的一个生存状态。
第三部分就是在咱们圆厅后边的弧形走廊里边,那里面可能有上百幅作品都是我从艺二十年来的在艺术道路上的这一种探索、追求、寻找或者是放弃,以及大量的在生活中间的写生作品。展览大概就分这么三个部分。
曹新林 《粉笔生涯》 1984
说到这一张应该是我的成名作,叫做《粉笔生涯》。它现在是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个展览特地借出来展出,它是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间获银奖的作品,当时反映很强烈,作品一直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经常展出,也多次出国展出过。一件作品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它始终感人,始终感染力不褪,证明这个作品还是有它对于人生、人性的把握,有很多值得大家共鸣的地方。
画《粉笔生涯》时,当时我在郑州市少年宫教书,一个普通的教师,因为自己对教学非常投入,对教师的甘苦,对那时教师的生活的一种困境体会很深,所以画了这一张画。如果没有当过教师,没有在教学生涯中间有这些体会,我画不出来这张画。他在讲堂上,黑板前边那种感受,你不亲临其境,你不会想象出这种画面,这是其一。其二,1984年时咱们国家改革开放,文艺界非常活跃。我作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一个画家,有很多观念都会比较固守、陈旧一些。这张画《粉笔生涯》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因为我用的黑板是真黑板,我这个黑板不是画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印黑板漆,而不是传统的油画颜料去画的,就这一点已经跨越了在这儿之前的对于绘画的理解。因为用的材料不同了,画的创作过程又不同了,另外它的平面性又很强,所以这张画无论是从题材上,从反映人的精神程度上,从文化的层面上,以及从绘画的观念上,它都处在一个超越时空的一种震撼的力量,所以美术馆对这张画也特别重视。我自己也觉得在我的作品里边,尽管我画的99%都是农民,但是这张画他不是农民,也可能他的父亲就是农民,也可能他就是一个农村教师的,离不开这个范围。
曹新林 《老前辈》 2001
这张画标题叫做《老前辈》,对于前辈的概念大家应该都清楚,是家里的父辈或者是家里的祖辈,《老前辈》应该是我们中原人的爷爷这一类的人物,从他的动态,以及他的打扮都看出一生走到这里来,步履艰难,从哪里来?从一个贫苦的中国来,从一个过去受屈的年代过来,也许他是一个战士,也许他是一个当过兵打过仗的那么一个连长,你看他的烟袋锅,他是那个年代的人,你看他的衣服既跟解放前不一样,跟现在更不一样,是那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期的农民形象。他没有很高昂的头,他是那么低深沉地往前走,想着什么?他是支部书记?村长?很多都让人去想象。脚踩着地那样一个老人的步伐的坚实程度,就证明说明我们这个民族是非常顽强的。
曹新林 《世纪老人》 2000
刚才《老前辈》那张画那个老人是一个埋头苦干型的,他就气态不凡了,他披的是一件大衣,这个大衣帅气的程度就说明这么一位老人他曾经做过什么大事,至少是他有他的伟业。《世纪老人》经历了整个世纪,年迈时跨入了新世纪,快上百岁的人了,他经历的事也是不一样的。画面构图很饱满,戴的帽子可以看出有一点走南闯北的那么一个经历。在他的表情里边,有他的近百年的阅历,也有他对新世纪的一种眺望。
曹新林 《 留守山岗》 2008
这里是八号厅、九号厅,是展览的第二部分《守护家园》。《守护家园》的意思就是新农村,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当下农村的一种生活状态,比如这张画题目叫《留守山岗》,大家都知道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民、青年农民都涌进都市里边来,他们成了农民工,他们在城里搞城市建设,挣了钱回家盖房子,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富裕。但是实际情况现在我们不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农村里的状态是只有老头、老太太和小孩,主要的劳动力都在城里。这张画表现的正是一群妇女和小孩在乡下的一种状态,他们这种状态不是很低沉、消极、无奈,而是一种对于现在农村生活的一种向往,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尽管她们有人在打手机,在联系家里的丈夫是不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在什么地方,她们情绪挺好的。她们从着装上看很难分析哪个是城里人,哪个是乡下人?画面的颜色比过去我的画要绚烂多了,明朗多了,蓝天金色的高原,以及她们的穿着打扮。现在的农村面貌不是一样的,这里面无论是用颜色还是画面的三度空间把它轧平,更加装饰性,颜色更加夸张,这些手法和以前都不太一样了。
曹新林 《太行女工》 2008
随着题材的变化、随着情绪的变化,技法也就会跟着变化,比如《太行女工》她是一个农民工,她在干建设的活,周围背景是太行山的石壁。但是她的衣服,戴着一个红帽子,红帽子往那儿一搁说明她去旅游过,或者她家里人去旅游过,因为那是一个旅游帽,那就反映她尽管在这儿打工,她的生活绝对不是过去那么一个生活,从画面颜色上来讲也是这样的。
《历炼图谱》这一部分主要是把我一生将近六十年画画的一些过程,留下来的,以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他有一个磨炼的各个阶段,特别是老艺术家。他一生经过的事,他画过的画都是很多很多,每个艺术家在光环后面有很多汗水形成的一些画面和痕迹。这里面展现是我对于绘画的一种研究,第一,一手伸向生活,就是你去说的写生,对着真人,对着真景去画写生,一手伸向传统,传统就是你学前人的,学大师的,学朋友的,独创你离不开对于生活的一种研究,也离不开对传统的一种继承。整个这里面有几十幅画,因为油画的方法有无数种表达,写实的有很奔放的,有很细腻的,这些细腻的在我年轻的时候也都做过;在后面比较粗犷的,到后边不写实了,有变形了,有夸张,有表现。
这些过程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路,有的人一直就那样平平稳稳地过来,没有大量的起伏,有些人起伏就很大。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家,像伦勃朗他没有什么变化,他从年轻的时候一直到老,都那样画,还有法国的米勒也是这样的。毕加索的跳动就非常厉害,他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分了很多各种不同的时期: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立体派时期等。各个画家有各个画家的成长道路和行为轨迹,像我这个年龄的艺术家经历的年代,也就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变化非常强烈的年代,改革开放以后,85新潮,西方观念,文化的渗透,以及到后来传统文化的坚守,这里面实际上每个艺术家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就是文化传承的问题。西方、东方和本民族外来这些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一到具体画面上有时候会很痛苦,有时候甚至很纠结。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