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结盟于鱼——葛鸿桢画鱼

2014-05-22 11:17:07 陈传席

  没有比中国文人对鱼的情结更深更复杂了。古人常说:“临渊羡鱼”、“愧不如鱼”,还有庄子濠上观鱼之乐的故事,更为人所乐道。因为爱鱼,所以对打鱼钓鱼也感兴趣,真正打鱼的人以渔为业,其实是伤害鱼,文人并不以打鱼为业,更不以钓鱼为业,但却常自称渔人、渔夫、钓徒,大概觉得这很文雅吧。我考察了一下,古代的文人雅士绝不去捕鱼,钓鱼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也并不伤雅,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据说相当于气功。但文人真正去钓鱼的也并不多,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称渔人、钓徒呢?而且还称“烟波钓徒”。我研究很久,才得出结论,因为人事关系相当复杂,入世也十分龌龊。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庸俗不堪。作为一个渔人,钓徒,便不和人打交道,仅和鱼打交道,这真是出离尘世,高蹈远引,山光水色,泉石啸傲,此人情所常乐而又高超绝俗。所以,自称渔人、渔父、钓徒便有高雅之意,便有与世无争之心,所以,古人画物常画捕鱼和钓鱼的题材,其中都含有这种意思,歌词有“渔家乐”、“渔家傲”、“渔歌子”也是这个意思。

  苏州画家葛鸿桢,供职于苏州博物馆,对书法绘画颇有研究。他出生于鱼米之乡,长在水边,日有观鱼之乐;羡鱼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因结盟于鱼,养鱼、观鱼、搜集鱼的图画和化石,因观之而不足,夜复读之,继而挥笔写之。如宗炳之卧游,他从鱼中得到乐趣,因而他常画《鱼乐图》喻意娱乐、余乐。

  葛鸿桢画鱼本有笔墨上的根基,他在苏州前辈张辛稼、吴䍩木、张继馨等画家指导下,认真研究过笔墨技巧。继而他广泛地研究前贤画鱼的特点,其中,八大山人画鱼简洁明快,概括生动;虚谷画鱼,变形而有图案化,勾线稚拙,与其书法线条一致;恽南田画鱼,清新柔美;李鱓画鱼,生辣多侧锋;蒋彝画鱼,墨线多中锋;齐白石画鱼,用大笔挥洒,小笔勾点,苍润质朴多天趣;来楚生喜画鲢鱼,与荷花芦草类相配,又是一番景象;陈旧村画鲤鱼,写实、逼真,又吸收西洋画法;吴作人画金鱼,多用水,有清莹之感,在齐白石基础上有所发展。苏州几位画家画鱼多兼工带写,各有特色。当代画家画鱼多能吸收西法,葛鸿桢皆一一总结,择善而吸收之,他又特别注意到前辈画家取法自然,师心而不迹的精神。于是他更重视向自然学习,园林池潭的串条鱼、金鱼的游姿,小河溪、湖泽中的野鱼、杂鱼的动态、习性,甚至到了宾馆鱼缸中的鱼,动物园中的水族馆所养之鱼,以至电视电影中放映的海中鱼,他都认真观察,目识心记。

  有笔墨技巧,有前人的经验,加之他对自然养鱼的研究,因而他笔下的鱼皆很生动自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家叶秀山曾撰文《描画出一个活的世界》专评他笔下的鱼(刊于《文汇报·笔会》);苏州画家吴䍩木先生观看葛鸿桢书画展后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说:“八大山人善画鱼,但他的画与八大山人不同,八大山人画的很好,价值很高,我们苏州人也并不差,他(指葛鸿桢)各种各样鱼都画,有的鱼用浓笔画,能画出在水中的感觉,是不容易的,虽然用淡墨画也不容易,他都能画出水中趣味,应该说,他的画鱼将来是会很有特点的。”吴䍩木先生的总结,是对一位中年画家的肯定,同时也有鼓励,我们希望葛鸿桢先生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南京师大

  本文作者陈传席曾任美国堪萨斯(KanSas)大学研究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有著作二十二部。本文曾刊于菲律宾《商报》1996.6.20

(责任编辑: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