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度空间的精神出走 ——李关关绘画作品解读
2014-05-25 10:43:40 易慧
而李关关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则为马这种动物的表现赋予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她笔下的马传达出的不再是传统绘画中关于马的千姿百态、激扬向上的豪情,马在形态上没有奔跑状态,也不体现马的威猛、伟岸,更多的是一种静态、安宁。
二分之一 蓝NO.4,绢本水墨
马,在古往今来名家笔下姿态万千:唐代韩干笔下之马雄浑、骏健;金代赵霖《昭陵六骏图》之战马饱含了英姿飒爽、所向披靡的风范;清代郎世宁笔下的马立体真实, 骏马姿态充满动感;近代徐悲鸿笔下的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如此总总,不胜枚举。所有这些对于马的表现和描绘,总体概括起来,共性之一是马被赋予的情感是男性视角下的表达。
而李关关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则为马这种动物的表现赋予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她笔下的马传达出的不再是传统绘画中关于马的千姿百态、激扬向上的豪情,马在形态上没有奔跑状态,也不体现马的威猛、伟岸,更多的是一种静态、安宁。李关关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马的品质中倾向于传统女性特质的淡然、平静、温婉、内向的一面。她用自己的艺术手法,试图强化自己眼中马的这种品质。
对于传统,每一位艺术家都是抱着虔诚的心态去认知,抱着突围的心态去找回自我,而不至于迷失在传统的汪洋中不能自拔。
目前,关关的马基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一匹马,更准确的讲是一个马头构成一幅画;另一种是几匹马簇拥在一起的马群,占据画面的中景。画一匹马时,马要么被安置在画幅的一侧,几乎要掉出画面;要么是几乎顶满整个画面。前者这种图式,显然是得益于借鉴了“马一角夏半边”,而关关转换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到动物画中。不同于以往画马的艺术家们,关关截取最能体现马的精神气质的颈部以上为刻画范围,有时也会截取马的嘴巴以上的部分来描绘。在这种转义过程中,她抛弃了传统动物画的描绘动物整个身体的方式,而只是用特写的方式,定格马的局部,从而形成了具有个人艺术语言的画面风格。李关关有几幅作品用了类似屏风的展示方式,用两面透明有机玻璃将绢质的画夹在中间,配以深色木质底座。这样一来,观者可以正反面围绕画幅,作全方位欣赏。这种游走的观看方式与传统长幅卷轴画的观看方式不同,观者在位移,这样的观赏方式从某种角度讲,具有当代艺术所特有的一种剧场化的性质。
在处理群马时,李关关运用传统工笔画技法,马依旧画得比较具象,每一根鬃毛、每一根眼睫毛都极尽工笔画之能,以具象的群马造型为画面中景,而远景和近景则是大面积的空白,突破了传统工笔画对于背景处理的程式。这里没有任何可供观者观看的物象,留下的只有无穷的想象,具象写实的马处在平面化的背景中,似乎凝固在一个幻觉的错位空间中。与此同时,近景的长方形空白如同墙或是篱笆一般,将群马颈部以下的身体遮挡住,好像马匹被关在马厩里一样。 这也许是艺术家对于自我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的一种潜意识的隐喻和象征,外在无形的墙是对自我的无形约束和桎梏;马从一侧向另一侧走的趋势,也是艺术家想要逃离现实制约的一种隐喻,而空白的处理也暗示心理层面出走多种可能性。
定格在一个没有背景的画面空间中的马,眼神极富情感,透过马的眼神,似乎可以窥探到艺术家隐秘多变的心灵世界。事实上,李关关描画生成一匹马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自我与心灵对话的过程,马成为自我镜像的物而存在。因此,与其说李关关是在画马,倒不如说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境。马成为李关关主体意识的客体,艺术家借用马来映照自我的心灵和生活体验。当生活情感出现变化,思绪出现波动时,马的形象也就画随心变了。同时,从画中我们能感受到另一种真实,不是艺术家个人存在的真实,而是通过马的存在,去体验和观察她真实隐秘的内心世界。作品里弥漫着“隐忍”“枯竭”的情绪、神游的状态,隐秘、脆弱、散漫” 。这种细腻敏感也正是李关关在作品中赋予马的带有女性气质的表达方式。
当下女性艺术家对于外在世界的关注远远少于对于自身内心深层次的需求,这种对于自我意识的表达,在女性艺术家中已经成为普遍常态。一个人绝不会无缘无故的为自己选择一种物象,作为自己的心灵呈现方式,而是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使它自然而然的产生。如同关关所说,自己的性格与马有相似之处。在我看来,相似之处还不仅仅是马温婉安静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因为在关关的画面世界中,在关关所谓的枯竭隐忍的气氛里,仔细体会,会有一种力量包裹在这种宁静和温婉之中。尤其是她2012年画的马,已经从两年前那种表达小鸟依人的马,转变为对马的阳性气质的隐性的呈现,是一种从“隐忍”“枯竭”的状态,转换到一种新生和再生的盎然生命状态。也许生活情感让她的内心迸发出对自我重新认知的动力,也是自我潜意识中对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一种有力反击,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内在力量。在隐忍和枯竭后,在自我悲剧化的情愫中,是一颗充满矛盾和纠结的心在暗潮涌动,也是一颗日渐强大独立的内心在成长。
李关关解构的是传统艺术形象中对于马的表现图式,体现为画面结构的中断、形象的解体。解构的结果产生了艺术家自我认知下新的结构,理性将其拆解,在建构之时融入了自己当下的个人体验。这种个人体验也具有群体的共通性:女性自我和社会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正如李关关自己所说:“艺术家将这种情绪隐藏于作品里,在绘画中寻找着世外的某种过度,精神游离在现实世界之外的异度空间。”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