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亚历山卓·格林姆:杨黎明作品的结构及其内在的音乐元素

2014-05-26 09:02:31 亚历山卓·格林姆

  

  杨黎明《2012no1g》,布面油彩,180x140cm

  进入杨黎明北京的工作室,会马上感觉一股强烈的震撼。2009年的黑色绘画系列,将这个宽广的工作室营造出一股神祕、迷人的氛围。乍看之下,这些黑色绘画是用中国毛笔勾勒,以书法为基础的线条高密度反复叠加而成,带来一种微妙的厚重感。在开始每张画的创作之前 ,他都会先勾勒草图,决定了画面的结构及其大的方向,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完善。在近期的作品中,交织的结构相互渗透,创造出一个个更为撼人的空间!

  虽然杨黎明作品中没有传统的“地平线”,但他的每幅作品都是在水平的纬度上垂直的分离出一个个虚拟的空间。然后艺术家将其复杂的思想及情感,灌注于其中。

  对观者而言,他们可以辨认出带有书法感的线条,画面的结构和基本的原始色调,但是他们无法确定那某种色彩是由甚么颜色所产生出来的。

  杨黎明喜欢在工作室中聆听古典音乐,因此音乐对他的创作可能有着某种影响。但更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在他作品中发现音乐的元素。他的笔触似乎遵循着某种旋律,在某种结构下不断拓展开来。而且可能有些音乐在他作画时,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杨黎明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绘画方式。观者必须用三维的方式“解读”他的作品。如同光学中的“晶格结构”,他的作品是遵循“由里而外”的逻辑所产生,也就是说从背景慢慢浮现到表面。这一点与雕塑作品相似,其三维空间亦是慢慢形塑而成。杨黎明的作品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它们成为三维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音乐概念可被有效的注入。作品的内在空间蕴含某种程度的时间纬度:在不定的剎那,音乐的印象就会浮现。

  乐谱通常是垂直的,但在一些当代作品中是水平透视的。当你去寻找音乐的元素时,总会使用这两种方法。但在杨黎明的作品中,与音乐的关联性却在其画面产生的空间中发现。线条在空间中不断震荡,并释放出高密度、强而有力的可能性。

  当谈到杨黎明作品中的音乐形式时,主要探讨的是哪种音乐存在于其作品中、以及这两种媒介的相似度在哪里。一但触及这个主题,观者脑海中会马上出现强力、清晰的旋律。

  杨黎明的绘画结构也一直在改变 ,并且充满着张力。他用他独特的书法语言来书写他内心的感受。

  观想杨黎明独立线条所构成的小宇宙时,不禁令人联想到它与捷尔吉˙利盖蒂作品“大气层”的相似之处。这首由55种不同的弦乐器各自演奏不同的声部构成的曲子始于1961年。与杨黎明大幅作品都带有浓密的厚重感。利盖蒂音乐里的互动音群,在形式上发展成一种具有纤维结构的质感,蕴含着一种极端的叛逆,几乎将所有传统乐曲中的旋律、合声推进以及明确的韵律结构等元素全部剔除。它可以像是管弦乐中突出的小提琴旋律,或者是即兴弦乐四重奏中的音乐行进。

  杨黎明的作品中由许多独立线条反复叠加构成的抽象的厚实感,与利盖蒂“大气层”中许多独立声部相比拟。两种作品都从许多完整独立的单一声音中浮现,因此透过其相异性建构出一个场域,又用各自创造的内在独特性,否定了音乐及视觉作品中出现的惯用辞汇。

  杨黎明的作品让人联想到他可能对于时间的否定。因此两种作品中出现的静止感受,让人沉浸于一个深度的空间与永恒之中。利盖蒂曾经说过,他的目的就是希望聆听者能迷失在其乐曲中的质感与音调之中,并完全忘却时光的消逝。观看杨黎明作品时,类似的时间升华提供了作品被观者接受的最佳状况,而此时画中出现的音乐形式,也将观者的整体思绪相凝滞。

  杨黎明过去几年的作品与利盖蒂的“大气层”(以及其他作品如“遥远”及“幻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深奥、封闭,很难令人进入一窥究竟。杨黎明的单色场域,在听觉上似乎相当于“大气层”给人的强势、荡气盎然的第一感受。但仔细观察之后,这些场域会一一崩解,让观者感触到震荡着不同乐器质感的旋律。

  观者与聆听者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或者是说需要调整心态,让这些作品与他们产生交流。在调整心态后,观者或聆听者可能可以进入一个小宇宙。对于杨黎明与利盖蒂而言,他们的情感都编纂在其作品中,极有技巧的潜藏于声音与线条的互动里,而不是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只有通过细心的品味,隐于其中的情感才可能显露出来。

  杨黎明的作品是抽象的,但同时也具备一个稳定、坚实的基础结构。经过仔细感受之后,观者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面向。有些部分呈现出他的深思与感伤,有些部分则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时刻。这一点可能就和法兰兹˙舒伯特音乐中那种仿佛剥开自我伤口凝视的感觉和没有答案的悲观冥想产生了关联。如果观者愿意跟随的话,杨黎明的画可以带领他们进入他的那个深奥的世界中去。如同伴随着舒伯特音乐的问题不断的上升,把听者也陷入进其中一样。在杨黎明画中蕴涵着舒伯特音乐的那种阴郁气质,象是一个谜!

  杨黎明画面中的线条充满韵律,似乎传递着关于一个主题或者想法的音乐片段。在舒伯特的音乐中,韵律隐藏着问题和希望,但同时也是独特而优美的乐章。杨黎明的线条蕴涵着他的思想,并直接用书法的语言传递出来。在一场访谈中,他谈到了“人的内部和外部是一个镜像对称的世界” 他的内部世界,也就是他的思想和情感,被转化成“外在”,注入进他的作品中。而比较他的作品与舒伯特的音乐时,被认为“抽象”了的绘画成为了一个古典的风貌。一但了解了他与舒伯特的相似之处时,杨黎明画中的旋律开始浮现,彰显出画中蕴含的高度潜在美感。

  杨黎明做画的目的与作曲的想法相近似,也就是缩短他的思想与画布的距离。他的表达方式直接,清楚。习练书法则是一种技术,让技巧完美的表达出思想与情感。

  在充满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密集型书法线条共同作用之下,杨黎明的画作与捷尔吉˙利盖蒂乐曲中不同声音的音群产生了连结。同样的,画中优美的旋律元素,与舒伯特的音乐贴近。以上两种不同的相似性,说明了杨黎明作品的多元性。他的作品蕴藏了古典的面藐,同时也包含着显著的当代内涵。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