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许鸿飞:被异质文化圈接受和认可

2014-05-26 09:20:38 未知

  5月10日,广州市文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题为“岭南文化走出去”。当代岭南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出去传播什么?如何从“走出去”变为“走进去”?广州市的文艺批评家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说到文化“走出去”,去年我曾随“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去了澳大利亚和意大利,展览取得了热烈反响:第一,当地民众非常欢迎,如他在悉尼搞了一场模仿秀,参加的人非常多,尽管下着小雨,但是人们热情不减,说明他的作品是非常深入人心的。第二,当地媒体反响非常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主流媒体都做了报道。主流媒体代表的是主流社会的平台、角度,这是非常难得的。第三,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尤其是在意大利,前总统亲自发来贺信,当地的文化部长和市长也很热情,说明当地政府特别重视,至于这个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考究,我只是把这三个现象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以这个作为开头,我提出一个问题:文化“走出去”,有什么标准?如何衡量文化是否真的走了出去?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关于许鸿飞走出去的文章,《世界巡展,许鸿飞为什么能?》,我的标准是:如果能在强势的异质文化圈里面产生热烈反响,这才能够叫做走出去。真正进入异质文化圈,如何做到?

  实际上,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好的展览,好的文化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好的故事;第二,要有很好的讲故事的方法、方式;第三,观看的人要有代入感。许鸿飞的雕塑世界巡展,我发现完全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

  此外,我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艺术作品的自然形态跟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这个许鸿飞拿捏得特别好。艺术品有自然属性,比如说人性,相对来说它也是自然属性,因为整个人类都需要所谓的幽默、欢乐、亲情,所以许鸿飞能够一下子打通隔阂。但是文化作品的文化属性一定要突出,才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也这样跟许鸿飞探讨,除了大众的喜爱,作品还应受到当地的学术机构,包括严肃的学术杂志的重视。假如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就算是真正从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的模糊状态,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就是说,文化属性特别强烈,才能真正在文化上影响西方社会。

  许鸿飞提到,雕塑是特别容易走出去的,因为它是世界共通的语言。那么对比一下,国画如何?书法又如何?

  在国画领域里面,也有做得较好的代表,天津美院的国画家李津,在西方社会拥有不少的粉丝,很多画廊、学术机构、博物馆都收藏了他的作品,他也不断地搞巡展。李津跟许鸿飞有共同的地方,也是满足了刚刚讲的三个条件。李津是用水墨画日常生活,尤其是食物等,让观者对其产生共鸣。所以,令国画“走出去”,李津做到了。

  说到书法,其实西方人对我们的书法也有着非常矛盾的心态。西方艺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曾猛烈地抨击中国的书法,他说:“艺术就是拿笔画条线,那是属于非常低级的、原始的阶段。”但是在西方,还有大量有识之士对中国书法推崇备至,如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美术史家包华石,就批评了西方人的偏见。他说:“中国人的书法已经诞生几千年了,这才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你们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北京大学的朱青生教授,曾经怀抱着非常宏大的理想,把中国最经典的几件书法作品,如“天下三大行书”等的复制品带到了欧洲巡展,结果很受打击。因为他发现,西方基本上没有人看得懂书法。

(责任编辑:刘梦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