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避谈少女时代的贵妇”
2014-05-30 09:14:47 曲飞
伊特鲁里亚文明与罗马
以上为广州《伊特鲁里亚文明展》展品。
5月中旬,《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中国巡展第三站来到广东省博物馆,展览带我们认识伊特鲁里亚人,这是意大利一支典雅而又极具创造力的民族。不过,伊特鲁里亚与罗马到底是什么关系?
西谚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之肇建不只是一个民族的独立成果,若无前人之扎实根基与文化余脉,恐怕罗马文明也未必能如今日之洋洋大观———这个“前人”,就是伊特鲁里亚人。
简言之,伊特鲁里亚(E truria)是公元前9世纪起繁盛于亚平宁半岛的古文明,从那时起,直至罗马崛起,他们一直是意大利的主宰者。伊特鲁里亚人(也称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很可能和罗马人一样,是意大利的外来户,古代作家倾向于将他们的籍贯锁定在小亚细亚,他们的衣着首饰确实带有爱奥尼亚(小亚细亚的希腊化城邦)风格,但更可信的考古证据,至今还没发现,他们的身世仍是不解之谜。
不过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开花结果,确凿无疑地是在亚平宁半岛。公元前9世纪,他们就已学会冶铁,这个技术优势很容易体现在武器装备上,由此,伊特鲁里亚人征服了今天称作托斯卡纳的意大利中部地区;到了公元前6世纪的鼎盛期,伊特鲁里亚人控制着阿诺河(意大利北部)以南那不勒斯以北、亚平宁半岛大半土地;并且,伊特鲁里亚人精于商业,贸易网遍及地中海东部,搜罗奇珍异宝,更引入后者的先进文明。
伊特鲁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主要城邦有12个,彼此结为松散同盟,不相统属。从墓葬考古中可以看出,伊特鲁里亚人有跨时代优势,伊特鲁里亚古墓里出土过金属、陶瓷器皿,而在他们的遗骸上,考古学家还曾发现做工令今天牙科同行都赞叹不已的金属假牙牙托———从随葬品的多寡中,可以大致估量一个文明的富足程度。
宴会是伊特鲁里亚壁画的主要题材,觥筹交错歌舞翩然,食客们显然兴致高昂,赤裸的肌肤红中透润,宴饮的欢愉,仿佛破壁而出。而画面体现的伊特鲁里亚人的性别观念,或许更能令当代女权主义者激赏,他们的宴会上男女同席,更有儿童绕膝承欢,举家其乐融融,较之同时代那些守序刻板的文明,显然更具生气。
但并不应当因此而将伊特鲁里亚人视作一个安于享乐的民族,事实上这个民族并不缺乏尚武精神,今天成为古罗马文明象征的“角斗”,其实就是伊特鲁里亚人开风气之先。
可惜写到这里,已无法提供更多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细节。因为伊特鲁里亚主视角的历史书写至今阙如。伊特鲁里亚人有文字传世,惜乎年代久远,无人能解。不过伊特鲁里亚人的结局,可以从他们的后继者罗马人处窥见。当公元前8世纪中叶,罗马人的祖先迁来台伯河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此处是伊特鲁里亚势力圈的北缘,他们知道新邻居的到来,但并没太在意。此时的罗马,处在伊特鲁里亚人直接控制下,罗马王政时代的后三位国王,都是伊特鲁里亚血统。
公元前396年,罗马人攻陷了维伊堡,该要塞一直是伊特鲁里亚人征伐罗马的基地;接着,居住在今法国一带的高卢人南侵,富有的伊特鲁里亚诸城邦吸引了蛮族绝大部分火力。
此时伊特鲁利亚人组织形式上的弊端显露出来,他们小国寡民各自为政的模式,固然有利于各城邦内部的民主与自由,但在丛林社会的法则之下,这样超前的体制显然不利于一民族的生存竞争,终至败亡。后来罗马在汉尼拔战争中紧密依靠同盟的力量转败为胜,焉知不是吸取伊特鲁利亚人之教训?
虽然罗马也被波及,但他们向高卢人投降赔款,受损较轻,并趁伊特鲁里亚人式微,加紧兼并。后来曾经为伊特鲁里亚人所有的意大利中部,全部转入罗马人名下,其文明成果也被罗马吸收传承。不过,罗马史家却令人疑惑地绝少提及伊特鲁里亚人,对此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形象地作比,“就像一个贵妇人,总是刻意避谈自己浪漫天真的少女时代”。
尽管如此,伊特鲁里亚文明仍一直闪现在罗马世界中,尤其在建筑、服饰、音律、雕刻、数学(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数字”的真正发明人)这些“精神文明”层面。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罗马之伟大,固然主要体现在法制,但若少了传自伊特鲁里亚的这份流风余绪,想必亦当失色几分。而伊特鲁里亚人的军政之功都已湮没不闻,唯有艺术长存于世,乃知文化之生命力超越世俗,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