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于林未:我想传达一种文明的荒芜感

2014-05-30 23:11:19 熊晓翊

  青年艺术家于林未的作品像被历史与政治包裹中生成的一块耐人寻味的琥珀。他以画面中刻意营造的古典绘画感,来消除所承载的时间性,熟悉的经典符号甚至剥去了他们原来的身份,赋予了新的认证。而时间的消失在画家看来意味着记忆的隽永。然而画面中的细节依然丰富,人文关怀的力量始终不减,构成了进退之间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予了人们多元化的思考和解读的可能,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看似超现实主义——实际上是真正具有现实主义价值的人文见证。

  

艺术家:于林未

于林未作品《浮云》

于林未作品《迷失了吗》

于林未作品《等待系列 离歌》

于林未作品《等待系列 离歌2》

于林未作品《等待系列 残雪》

  雅昌艺术网:你在鲁美学的是版画专业,后来转到画油画?

  于林未:对,当初考美院的时候,没有画过油画,国画不是特别喜欢,考试的时候要求考油画的还要有报名作品,所以我就选择了版画,做了四年版画,发现工序太烦琐,就转到了油画。

  雅昌艺术网:大学毕业后,办了一段时间学?

  于林未:毕业之后就直接办学了,一年有几百个学生,在东北属于前三位,但还是想画画,后来就结束了,09年的8月份来北京开始画画。其实05年那个时候每天都很纠结,画画还是继续办学,但是你要办学其实很难画画,教完学生真是没法画画,硬画也不是那么回事。

  雅昌艺术网:是不是觉得已经痛苦的不想再坚持下去了。

  于林未:终于解脱了。

  雅昌艺术网:有关精神病人的一些版画是你在东北时期的作品?

  于林未:对,那是03年毕业创作的时候做的。那个时候正好赶上非典,学校封校。其实我是从大一就开始办班,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学生就己经有一两百人了,每天你跟学生打交道,跟家长打交道,还有跟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除了上课之外,剩下的都是跟这些人打交道,然后就发现自己从单纯学生心态变得非常复杂了,发现社会是这样一个样子,人们好像都是像戴了一幅面具一样,被生存环境压抑着,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有一点神经质的感觉,当时就特别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当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诗人食指得了精神病,有一组精神病院的照片,马上触动了我,然后就收集了一些精神病人的素材,进行创作。

于林未作品《疲备城市系列3》

于林未作品《疲备城市系列1》

  雅昌艺术网:刚来北京的创作情况是怎么样的?

  于林未:刚开始来北京还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心态,盲目地租大工作室。在金盏创意正阳那边,当时在那边的都属于比较成功的艺术家,房租也特别贵。我旁边就是刘小东和喻红,另一边是隋建国,我租了间260平米的工作室,半年之后那儿就折迁,一分钱没拿到走人了。然后就到宋庄了,慢慢心才沉淀下来,才开始真正地能进入画画状态。

  雅昌艺术网: 08年经济危机,09年你选择当一个职业艺术家,所以,你其实是在行业最不好的时候进入的?

  于林未:对,因为之前办学,还是有一定积蓄的,生存方面至少活着没有问题,一家几口人,包括父母、老婆、孩子,基本的生存问题可以解决。

  雅昌艺术网:2010年,开始画了一批以风景为主的画,也有人物,可以看到你其实还处于一个摸索方向的阶段?

  于林未:对。我更多的是在尝试如何用技术解决把情感因素表达出来。如果我从美院一毕业就开始创作,也许会很清晰、很单纯,不会迷茫,反而经历过社会,又重新回到创作上,会迷茫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你可能需要表达的诉求太多了。到12年,我作品气氛和画面要表达的东西比较统一了,但是语言上还是在探索。

  雅昌艺术网:后来你又在画布上做了一些关于材料的实验?

  于林未:对,我一直对残缺的东西有一种情结,想表达战争对人的心灵的一种伤害,对文明的一种摧毁。后来我做的实验,是把一些稻草和黄土混在一起,做到画面里。那种真实感特别强,也有利用一些废旧颜料的。用土的时候搀了大量的胶,粘到布上后非常牢固,干了之后跟油画颜料是一样的,因为搀了胶,会开裂出龟裂感,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用颜色画,在视觉上感觉像真的土地的感觉。

于林未作品《枯荣》

  雅昌艺术网:很多画里都有前苏联的一些历史符号,你怎么看那段历史?

  于林未:因为生活在东北,从小就看一些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我从情感上比较认同前苏联,但对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中立的,我想表达的还是我个人的情感。

于林未作品《信》

于林未作品《巴尔扎克的猜想》

  雅昌艺术网:《等待》系列里面画了很多雕塑,包括这幅,把罗丹的巴尔扎克和坠毁的飞机放在一起了。

  于林未:对,这个场景是虚拟、虚构的,呈现一种发射状的感觉,我觉得很符合这个雕像的气质,后边是一个燃烧的飞机,可能看似有点儿荒诞,整个画面呈现的就是一种让你有一定思考,但是又有点儿荒诞的这种感觉,我想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雕塑本身是一种文明的永恒象征,一种文明的象征,但是把它放置在一种精神荒芜的风景上,想传达的一种文明的荒芜感。

  雅昌艺术网:你的荒原让我想起贾霭力的画面。

  于林未: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是鲁美毕业的吧,鲁美比较强调画面的情感因素,而且我们上大学之前,是学画的同学,师从在同一个老师门下,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在画面的风格、笔触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

  雅昌艺术网:你的画儿看起来,很多有即兴的成分,画画对你来说,是件什么事儿呢,你在不在意外界的潮流和风向?

  于林未:我的东西很多人看了,都会感觉不是一个人画的。我画画完全出于情感的需要,觉得非画这个不可,没有考虑那么多,顺其自然就这样了。表达的过程特别有意思,特别陶醉,没有想非得用什么方法表达才是我的符号或者是什么的,我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自我愉悦了,但是可能现在这个社会都需要你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符号或者是特定的方法,但我觉得那样画画真是很累,也没有意思。我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到工作室,开始画画,一开始画就沉浸在这个过程当中了,这时我可能都忘了,我己经结婚了,有家、有老婆、有孩子,什么都忘了。五点一到,闹表响了,该接孩子的时候了,马上回到现实中。

于林未作品《六月船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婷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