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铜笔洗:精巧錾刻传雅趣
2014-05-31 18:15:10 未知
市博物馆馆藏的铜笔洗。记者 王志伟 摄
旧时文人的书斋案头,笔墨纸砚必不可少,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文房用具也不可或缺,笔洗便是其中之一。笔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生活情趣的文人墨客喜爱。市博物馆馆藏品中便有一件采用錾刻技法的明代宣德年制铜笔洗,是流传下来的铜笔洗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笔洗由青铜打造,口径12.5厘米、高7.5厘米,底径12.5厘米,直口、圆唇、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圈足,为典型的钵盂式,造型简洁端庄。有关专家介绍说:“该铜笔洗外壁雕刻云龙图案,底面铸阳文篆书‘宣德年制’四字款。纹饰布满器身,图案内涵丰富,錾刻工艺精湛,纹路流畅细腻,传世包浆熟旧自然,品相保存完好,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
以铜为洗虽然文献上有记载,如宋王君玉《国老谈苑》载:“太宗一日写书,笔滞,思欲涤砚中宿墨,顾左右,咸不在,因自俯铜池涤之。”此铜池即铜笔洗,但明代以前的实物甚罕,就目前所见清代器物来看,多为圆形,鼓腹,洗身光素,较少有纹饰,所以市博物馆的这件明代铜笔洗尤为珍贵。
笔洗作为文房用具出现,从传世品来看不会晚于唐代,宋元之时逐渐增多,明清时达到顶峰,各种质地、各种样式的洗不胜枚举。不同材质的笔洗造型、工艺也各具特色。
瓷质笔洗最为常见,由于瓷的可塑性非常强,使得笔洗的外形有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可以与之媲美的是玉笔洗,其最大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这是因为传统琢玉技术相当成熟,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笔洗个个雕琢得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
铜质笔洗虽没有瓷、玉笔洗那般形制多样,但造型工艺也是独具特色。有关专家对市博物馆馆藏的笔洗给出了很高评价:“这件铜笔洗上的云龙图案运用金属錾刻技法制作,其工艺过程是首先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运用金属錾刻技法,在纹样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从而使得纹样轮廓线起凸,再用刀在凸起纹样上进一步刻绘。 ”而用刀在铜质笔洗上写字、作画,讲究的自然是中国书法绘画的笔墨意趣,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都以线条为中心,通过深浅、曲折、粗细的变化,以线条状物,以线条构图,以线条抒情,以线条传达中国书画的雅趣和意境。
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古代文人墨客,一般书房里至少有两个笔洗。 ”据有关专家介绍,两个笔洗一个起着装饰作用,另一个则侧重使用功能,样子简单实用。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