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失信”?
2014-06-04 10:39:51 王林娇
【叩问春拍】报告之三
导语: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年前的萌芽,到如今的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第一,这段历程有人欣喜,有人悲哀,喜的是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悲的却是层出不穷的诚信问题,其中包括伪作、赝品、拒付款等等问题,而在这所有的问题中,诚信成为争执最多的关键词,不管是对拍卖公司,还是对竞买人,都会面对着诚信的问题,尤其是拍卖行,在征集拍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把关,就会造成以下各个环节的问题,而中国拍卖行中的“不保真”规定则成为这一问题的保护伞,如何从源头上进行把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失信”?
以银座国际为代表的新兴拍卖公司,秉承了诚信的传统,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所出现的“失信”问题并非一日之寒。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收入成交金额达100多亿,成为世界第一,而在1994的时候,中国首个股份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第一拍只有80万元,相对于其他的投资市场,文物艺术品所显示出的诱惑力更大,参与市场的人在获取利益和狂热的追求对于拍卖行的挑战巨大,尤其是在真伪的问题上,更是出现了送拍者知假送假,而拍卖公司则是知假拍假。
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目前大众不满意的诚信问题涉及如下几方面的市场主体:委托人、拍卖人、鉴定人、竞买人、买受人、相关政府管理机构以及媒体等。首先是竞买人、买受人的诚信问题,突出的是拖欠货款问题。这对拍卖行的生存造成很大的打击,一些拍卖行险些因此关门倒闭。其次是拍卖人的诚信问题,主要有:虚假注册、假图录、假标价、假成交额、假拍拍假,导致市场和社会公信力发生问题。这种虚假加上恶性竞争造成的影响是,拍卖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征集拍品的机会愈益减少,征集拍品的交易成本增加,全国三成拍卖行勉强度日。
第三是委托人的诚信问题,制假托假、恶俗炒作,使得拍卖行面临赝品冲击,同时也使得真正的委托人信心不足,使得本来就僧多粥少的状况因委托人的惜售而更出现拍品瓶颈问题。第四是鉴定人、专家的诚信问题,如“金缕衣”、“汉代玉凳”等惊天骗局涉及的专家都是国内权威。最后是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上的漏洞,对于假拍、拍假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制约措施。
在上述的所有诚信问题中,如果说古代艺术品更容易出现真伪问题的话,那当代艺术品亦成为了重灾区,尤其是当代字画部分,包括王明明、田黎明、唐勇力、何家英、史国良等众多艺术家都成为制假者追求的目标人物。“现在当代书画造假已经形成一条完成产业链条,都是一条龙服务。”著名当代画家史国良说,“我也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如果我打假,就会牵动整个链条的运作,成为众矢之的,拍卖行、画廊等都可能站在我的对立面,可能也就最后的买家会站在我这边,因为我们都是受害者。他们不怕法律,因为法律有漏洞,而且现在我国也顾不到这个板块上来,有恃无恐。”
而当作伪字画横行的时候,鉴定似乎成了最后一道坚守的防线,而不良鉴定的搅局又让这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行家、专家、艺术家本人鉴定究竟是谁说了算?而在证作伪的当下,鉴定证书更是成为了笑谈。人民日报曾经撰文:当代字画界鉴定是几张大嘴都在说,一双小手在暗处紧捞。而权威丧失是当代字画鉴定中最大的漏洞,因为说话的嘴巴太多了,表面似有群雄割据的态势,实则一个作伪的乱局,成为某些人捞钱的好由头。
结语:伴随着拍卖资源的枯竭,中国当代水墨日益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而参杂在艺术家和市场中的真伪纷争,亦是越来越多,作为连接双方的平台——拍卖行,如何能够建立诚信拍卖的平台,成为未来拍卖行取胜的关键因素,银座拍卖从成立之初就已经意识到鉴定在整个交易中的重要意义,而雅昌艺术网推出的鉴证备案,则是为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保驾护航,真正的从源头上遏制伪作。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