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毕业季的纠结
2014-06-10 14:43:14 熊晓翊 郭雯
2014毕业季系列之二: 通向职业艺术家道路上的起步之难
南艺美术馆从未这么火爆,48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作品1200余件充斥了整个美术馆,占用了所有的犄角旮旯,连过道都没放过。盛大而华丽的毕业展看起来十分热闹,这是学生们最后的狂欢,接下来他们需要面临的就是何去何从的严峻现实了。
随着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到,每年成千上万的美院毕业生涌向社会,做职业艺术家显然更像是一场赌博,而不是一个能产生大量就业机会的“工作岗位”。艺术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精英教育,但以培养艺术家为己任的美术学院近些年却不断扩招人数形成一种“肿瘤式”的产业化模式。与此同时,躁动的市场又不断制造“快餐式”的艺术新星,耀眼的流星一闪而过,下落不明,既使如此也吸引大量的人向这条道路上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万分之一的成功者。但毫无疑问,能够真正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学生永远只能是凤毛麟角。时间退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代自由艺术家,有饿着肚子做艺术的,也有借着路灯画画的,然而草莾英雄的时代早己一去不返。今天,现实留给理想主义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看似更多机会与更多可能,也同样意味着更强的竞争与更多的困惑。
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也不知道是不是靠谱,先试试吧!”作为迈向市场的第一步,今年毕业的广州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王绎(化名)刚刚与一家艺术品线上拍卖公司签约。
这家公司在网上看到了王绎的作品,然后找到她。王绎提供两幅小作品,作为开通后台服务的费用,然后即可以上传作品进行拍卖,成交后网站与王绎三七分成。
这家线上拍卖公司的销售人员找到她时,亮出的一系列条件是“诱人的”——“签约合作之后,我们帮艺术家推广一年,你可以在我们线上参加拍卖出售作品,我们的成交率是70%,藏家是2万人,成交后我们会抽取你定价的百分之三十。线下的展览活动你都可以免费参加,798有我们的画廊展厅,今年我们有十个城市的展览活动,第一站是上海,第二站是广州,都已经圆满成功,还有八个城市正在开展中,还有在北京首都机场T3国际航站楼有一个艺博会,我们线上跟线下是同步的,线上签约一体化流程。”
王绎对所谓“线上线下同步”以及“10个城市”巡展的美好展望也持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真正在网站与她签定的合约里,能落实的目前只是“成交后三七分成”这一项。尽管如此,王绎也愿意一试,因为她有同学曾在这家网站上拍出过一幅6000元左右作品。
刚刚结束毕业展的王绎即将面临下一步的人生选择,虽然做职业艺术家是她的理想,但找工作却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类似于画廊或和艺术相关的”是王绎对找工作的方向。显然,她也清楚,“如果上班,也许根本就没有时间画画了”,但“首先要先保证基本生活”是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如果这一点不保证,可能就不会这么坚持了。”
成为职业艺术家,意味着要在市场上立得住脚,而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毕业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眼下的生存问题,即要找一份工作,又要不离开艺术这个领域。考研为很多本科毕业生提供了缓冲阶段,而对研究生或更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最好的去向也许是进入高等院校去当老师,或者进入专业的研究机构,但是这样的名额十分有限。
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进入到了画廊或艺术机构工作,虽然画廊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但是却提供了浸泡在艺术市场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个吸纳大量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去带考前培训班。11年央美版画系本科毕业的胡靖,自大三起,就开始在北京比较有名气的李靖画室带班,靠着带班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一面带班,一面做着自己的艺术,与此同时,他还与几个朋友在北京黑桥合伙开了一家画廊“空SPACE”,画廊又为他提供了更多举办展览与积累圈内人脉的平台。这样的多重选择显然十分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据胡靖介绍,在北京,带班的起步价是一天五百,虽然收入不低,但是问题在于不稳定,而且北京的艺术生多,带班的竞争也比外地要激烈。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