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过早进入市场好不好?
2014-06-10 15:22:36 熊晓翊 郭雯
2014毕业季系列之二: 通向职业艺术家道路上的起步之难
南艺美术馆从未这么火爆,48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作品1200余件充斥了整个美术馆,占用了所有的犄角旮旯,连过道都没放过。盛大而华丽的毕业展看起来十分热闹,这是学生们最后的狂欢,接下来他们需要面临的就是何去何从的严峻现实了。
随着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到,每年成千上万的美院毕业生涌向社会,做职业艺术家显然更像是一场赌博,而不是一个能产生大量就业机会的“工作岗位”。艺术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精英教育,但以培养艺术家为己任的美术学院近些年却不断扩招人数形成一种“肿瘤式”的产业化模式。与此同时,躁动的市场又不断制造“快餐式”的艺术新星,耀眼的流星一闪而过,下落不明,既使如此也吸引大量的人向这条道路上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万分之一的成功者。但毫无疑问,能够真正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学生永远只能是凤毛麟角。时间退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代自由艺术家,有饿着肚子做艺术的,也有借着路灯画画的,然而草莾英雄的时代早己一去不返。今天,现实留给理想主义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看似更多机会与更多可能,也同样意味着更强的竞争与更多的困惑。
迈向市场:急与不急
为了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国画专业的央美本科毕业生姜珊珊、庞啸晨与程云栋在本科毕业之后都选择了报考刘庆和的研究生。
在毕业展上获得一等奖的姜珊珊是个有主见的女生,“像我们这些学生还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的画的风格,在没有定型之前,我们更多的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展示出来。对于市场像卖作品什么的,我觉得不如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重要。过早得进入市场,肯定会牵扯精力,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作品的风格,一旦某种风格的作品卖得好了,可能以后作品会偏向这个就走了,这种反而影响了自己对于画面的理解和认识。”
姜珊珊的毕业展作品
因为风格过于超现实而并不被系里的老师看好的程云栋,却认为尽快的进入市场并不见得像很多同学认为的是件不好的事,“画在市场上流通的次数越多,会对你的知名度肯定有提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知名度提高了以后画的价格会提高。只要能坚持你的风格,当你慢慢渐渐走到成熟之后,不一定是被动地被市场操控,而是作为一个新风格的领军人物,这就是刘老师现在的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位同学对刘庆和老师的景仰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他们当然也认同,刘老师一开始也并不是被市场认可的。
尽管还未真正进入盘根错节的市场的他们目前谈论市场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但为了赚外块,大学期间,程云栋与庞啸晨也不乏“接活”的经验,500元左右一平尺的行画在水墨专业的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行情。在与这些收行画的画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洽谈业务”的能力,但陷阱是随处可见的,姜珊珊就曾经被骗画,收不到钱,最后好不容易才把画要回来。
陈轩荣作品
“艺二代”陈轩荣是中央美院版画系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他对自己的未来持很乐观的态度。父亲陈志光是知名的雕塑家,这或许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具有了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他把自己的版画作品印成了10万张不干胶,像发小广告一样贴在各大展览现场,同时参加了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凯撒之星选拨赛,“特等奖税后据说有八万元的奖金,我的很多同学都投稿了。”还未离开学校,陈轩荣己经在北京青年艺术家扎堆的黑桥租了一间100平米的工作室,即将开始自由职业艺术家之路,此外,他还计划去美国穷游几个月,逛博物馆,感受当代艺术发源地的气息。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